气候变化与雾-霾到底啥关系?
图为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首席气候专家周兵。

中国天气网讯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我国华北、黄淮多地雾-霾天气频发。面对挥之不去的雾-霾阴影,不少人从气候变化角度产生这样的疑问:雾-霾多发是否和全球气候变化有关?就此,中国天气网记者采访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首席气候专家周兵。

气候变化是影响霾增多的外部气象条件

2013年以来,雾-霾被国内不少媒体提上报道议程,它不再是个陌生的名词,它成为政府、企业、百姓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即使我国各地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新闻上不乏人们“被霾”之类的新闻,或对雾-霾作出的各种分析。

“雾-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在探讨雾-霾时,我应该分开讲。”周兵说。通常在大气观测上,雾一般指能见度小于1千米,相对湿度接近100%(饱和)条件下,由水汽凝结(或凝华)产生的天气现象。而霾主要是由两个气象变量来判定,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相对湿度一般小于80%,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而导致的能见度变化,主要就是由霾造成的。

社会各界人士对于造成霾天气成因的讨论大致可以归为自然气象因素和人为影响两类。对此,周兵认为:“当今霾天气现象的背后,有大量人类活动排放的大气气溶胶粒子的介入。这已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逐渐演变为气象灾害现象。影响霾的因素可概括为两大类,首先是霾气溶胶污染源的排放等内在因素,这主要是城市化建设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次是气象条件等外部自然因素,这也包括天气气候状况的气候变化状况。”

雾-霾天气的出现气象条件是诱发因素。“雾-霾的形成、发展、维持、消散过程与气象条件密不可分,主要包括风场、水汽、大气温度、降水等。霾日数增长的原因主要包括空气中悬浮微粒的增加、降水日数的减少、平均风速的减小、相对湿度大。可见,霾日数的增长是自然气象条件和人为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地不同气象条件的改变和人为影响的改变,均会影响到霾日数的增加。”周兵说。

周兵补充到:“霾的生成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来自外部气象条件和内部物质的积累。不同季节、不同年份、不同年代等不同时间尺度的气象条件,也具有自身的变化规律。气溶胶和光化学烟雾的混合物在不同时空尺度上,主要成分的构成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脱离气象条件谈霾污染,或不顾霾物质条件谈气象因素的决定性,都是不切实际的。”

中国的霾污染问题,比伦敦雾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更为复杂,其影响也超出了跨学科领域,进入社会各个方面。大量观测事实和研究表明,当前气候系统正经历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并导致气候系统所有组成部分发生变化。以目前的科学认知能力与水平,尚无法确切的回答区域性雾霾天气多发现象与全球变暖两者间的明确关系。

但事实观测表明,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平均风速的减少,使风力对污染物的搬运作用减弱。其次,静风(微风)日数增多,静稳天气增加,使得污染物更不容易扩散。此外,全国降雨日数的减少明显,近50年来减少了10%,这导致气溶胶的湿沉降减弱,也就造成雨水对霾的冲涮能力的减弱。“上述气候背景条件的变化,对我国东部地区雾日减少,霾日增多,即霾日或将持续更长时间,更易发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周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