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因素催生埃博拉病毒?

中国气象报记者吴越 8月12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统计,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数已上升至1848人,其中死亡1013人。从7月28日至7月30日,在短短的3天内就有超过50人因感染了这一病毒而死亡。受此影响,世界多地拉响了埃博拉警报。

埃博拉病毒,取名于一条流淌在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河流。1976年,它杀死河流附近55个村庄里的百姓,使得人类疾病谱上又增加了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名字。中国气象局医院副主任医师崔雅军介绍说,埃博拉病毒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病毒,也是迄今发现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其致死率为50%至90%。30多年来,科学家们苦心研究却尚未发明出有效的疫苗和治疗办法。今年非洲暴发的此病毒疫情,是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早在2008年10月,总部设在美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就曾发布名为《十二杀手》的报告,称气候异常使埃博拉等致命疾病和灾害在全球范围蔓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有专家认为,气温升高和降水量波动会改变危险病原体的分布,使病原体存活时间更长,疾病更容易传播。那么,气候异常真的是助推埃博拉病毒滋生或复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刘起勇曾参加过东南亚海啸、非洲传染病暴发、2003年“非典”、汶川地震等大型卫生救援行动。他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对埃博拉病毒的认识和研究尚不充分,不能简单地将埃博拉病毒和气候异常联系在一起,但是多种迹象表明,特殊的气候有可能是催生某些病毒或使其复活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具体到每一种病毒,其适合生存和传播的温度和环境不同,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他强调指出,根据统计,最近四五十年来,新发现的病毒确实呈现增多的趋势。几乎每一年都会有一种新的病毒(细菌)被发现,而且实际上可能还要多,因为还存在着这几十年内未被发现或者没有经过证明的病毒(细菌)。

这一观点得到兰州大学气象环境与人体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医学气象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式功的认同。他表示,目前也没有充分的证据来排除气候异常的影响。因为从总体来看,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程度的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新病毒(细菌)的发现确实呈现增多的趋势。“特殊的气候条件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他指出,就埃博拉病毒而言,它的首次出现和之后的几次复活与暴发都在非洲,这与当地特殊气候条件肯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在1976年,埃博拉病毒出现之前,非洲出现持续了近十年、震惊世界的大旱,这很可能就有一定的影响;后几次乃至今年又在非洲地区埃博拉病毒复活,也不能排除其背后存在着的特殊的气候诱因。

日前,美国杜兰大学热带医学研究员丹尼尔·鲍施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指出,除了埃博拉病毒肆虐的国家缺乏完善的医疗保健系统外,干旱季节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他表示,在这次事件中首例埃博拉病毒是于2013年12月在几内亚被发现的,始于干旱季节。在其他国家,病毒也多出现于雨季和旱季的过渡时期。气候干燥可能增大蝙蝠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概率,或者增大人类接触蝙蝠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