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ichang.jpg
26日“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启动仪式在锡林郭勒盟行署召开(摄影:关禺)

孙主任1.jpg
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孙健发言(摄影:关禺)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看上去生命力顽强的草原在面对气候变化时其实也有脆弱的一面。全球变暖给草原带来了哪些影响?草原又该如何面对?带着这些疑问,“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考察团来到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进行实地探访。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活动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和中国气象局气象影视中心联合主办、各省(区、市)气象局联办,由中国天气网联合知名媒体共同报道的气候变化实地考察与科普宣传活动,旨在从科学角度见证气候变化、面向公众宣传应对气候变化,在气候变化领域发出气象部门的声音。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和锡盟气象局为活动提供了全程协助。

自2010年以来,“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先后在青海三江源、内蒙古阿拉善盟、江西鄱阳湖、广西红水河流域、广东沿海城市、湖南洞庭湖开展了6次活动。考察团成员们从气象科学研究和媒介传播的综合视角,在上述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典型区域,看到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出现的冰川融化、干旱、海平面上升等不利天气气候事件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验证了我国气候专家多年来的气候变化观测与研究成果,同时也看到了各地政府和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采取的积极举措。

王志远.jpg
锡林郭勒盟行署巡视员王志远致辞(摄影:关禺)

杨志捷.jpg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杨志捷发言(摄影:关禺)

这次是该系列活动第二次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和生物种类类型丰富,是考察气候变化影响的典型省份。这次我们主要针对气候变化对草原的影响展开采访报道。

内蒙古气象局和锡林郭勒盟气象局的监测数据显示,过去的50年里,锡林郭勒草原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44℃/10年,温度变化特征表现在最低温度的升温幅度大于最高温度的升温幅度,上升了0.56℃/10年,锡林郭勒草原降水则呈现平均每10年减少3.73毫米的趋势。

从数据分析来看,气候变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全球变暖对于草原来说,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是,冬春季温度普遍升高,使得春季木本植物萌动、草本植物返青日期提前,秋季木本植物落叶,草本植物黄枯期推后,整个生长季延长,有利于当年牧草生长,对放牧抓膘的牲畜有利。不利的方面是,由于温度升高,降水的格局发生改变。多数年份夏季干旱时间明显增多,影响牧草的生长,从而也影响放牧牲畜的采食和抓膘。锡林郭勒草原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退化和沙化现象,究其原因,虽然跟人类社会的很多活动是分不开的。但是气候变化对草地退化沙化起了一定的作用。

8月26日至30日期间,“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考察团将在锡林浩特、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二连浩特和正蓝旗开展实地采访,就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影响、对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草原沙漠化治理、草原低碳举措等方面进行报道。

参加此次考察的媒体来自《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导报》、《科技日报》、腾讯网、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报社、中国气象频道等。在考察期间,考察团成员将及时发布相关新闻报道,从不同层面反映锡盟草原的气候变化影响现状。一同考察的还有内蒙古气候中心、内蒙古农业气象中心的专家,以及锡林郭勒盟相关部门的专家。专家们将对考察进行全程指导,以保证考察的科学性、严谨性。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孙健参加启动仪式并讲话。孙健主任认为在锡盟开展气候变化考察非常必要。他表示,锡林郭勒草原是内蒙古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世界上温带草原中原生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天然草场,拥有多种植物类型。孙健主任希望参加考察的记者们能够深度挖掘气候变化对草原影响的事例,同时也要把锡盟政府和气象部门为应对气候变化做的很多充分工作展示。最后孙健主任宣布活动正式启动。

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巡视员王志远、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杨志捷、中国气象局气象影视中心总工张明等领导也出席了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