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记者到内蒙古阿拉善地区考察,途经距额济纳旗达莱库布镇40多公里处的居延海附近,忽然遇到了局地强沙尘天气。狂风吹得人举步维艰,漫天沙粒刮得睁不开眼,现场一些工作人员的摄像器材也进了沙子、出现故障。无奈考察组只得原路返回,在折返途中沙尘天气明显好转,车子开出不远居然微风拂面,见不到一丝起沙迹象。

为什么几十公里的路途,一边是能见度不足百米的大风狂沙,一边却是风和日丽的一派晴好。到底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蛮横”的沙尘天气在此出现?

干涸的河床是飞尘扬沙的源地

“只要一起大风就会起沙,像这样的沙尘暴在额济纳当地人眼中早已习以为常”,额济纳旗气象局赵劲松局长说。额济纳属于大陆性气候,常年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为35.2 毫米,年平均蒸发量高达3136.6 毫米,地表植被稀疏,沙漠、戈壁广为分布。

沙尘暴的形成必须具备强风、沙源和不稳定大气三个条件。持久的强风是卷起沙尘的动力,沙源是沙尘暴的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空气条件有利于风力加大及强对流的产生发展。额济纳正是具备上述条件地区之一。

赵劲松进一步介绍说,居延海是黑河进入额济纳下游时汇聚而成的内陆湖泊,分为东居延海和西居延海。由于黑河的过度截流,居延海逐渐缩小干涸,国家对黑河进行治理后,东居延海终于恢复往昔的波光粼粼,但是西居延海从60年代开始,一直干涸至今。“今天,发生沙尘暴的地方就在西居延海附近,湖底暴露出的沙粒和沉积物极细,为沙尘暴提供了丰富的沙源。”

“加上近年来气候变化,气温升高、降水减少、蒸发加大,额济纳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这些都使得这里的沙尘天气更加肆虐。”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尤莉如是说。

特殊地形造就一条路上两重天

松散流动的沙丘、广袤荒凉的戈壁、干涸的湖泊河流,它们为沙尘暴的“嚣张气焰”提供了温床。可是缘何居延海百余公里的一条路上出现北边飞沙走石,南部风平浪静的两重天地。

“起沙的地方是黑风口,那里的大风天气与地形有很大关系”,额济纳旗气象局刘福军副局长解释说,额济纳至居延海策克口岸沿线地区地势是南北高、东西低,黑风口正处于地势低洼狭长的地带,地形因素加大了风力。额济纳地区又盛行西北风,将西居延海河床沉积物吹起,给沙尘暴形成“助一臂之力”。但往南出了黑风口,到了地势较高的地方,大风便得到缓解。

天气资料显示,10月8号至9号夜间,出现了一次天气过程。阿拉善盟气象局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张辉远告诉记者,冷锋过境,高空锋区风力较大,加上冷暖空气交替、对流较强,这些都有助于局地沙尘暴的生成。由于此次锋面路径自西向东,冷锋中心偏北、没有南压,居延海以南地区受其影响较小,所以南部沙尘天气也较弱。

生态环境的保护刻不容缓

额济纳河进入额济纳旗的流程约270公里,滋养着两岸土地,属黑河的下游河段。以前由于黑河下泄水量较多,地下水位较高,额济纳绿洲分布着胡杨、沙枣、柽柳和芦苇等植物,既能防风固沙又可哺养牲畜。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随着黑河中游地区工业发展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用水量剧增,下分水量大幅减少,致使大面积胡杨林死亡,大片草场沙漠化,生态的急剧恶化使得黑河下游地区成为我国北方沙尘暴频发的源地之一。2000年,国家对黑河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流域治理,使东居延海恢复了往日的壮美景象。

多年来,额济纳人民开展人工造林、围栏封育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东居延海的勃勃生机用事实证明,居延绿洲生态环境的恶化通过积极的治理是完全可以缓解甚至是恢复的。现在,积极改善生态环境,保护额济纳美丽的胡杨林更是每个人的责任,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