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走进江西
2011-04-09 10:03       来源:中国天气M版

【编者按】4月7日,“气候变化中国行走进江西”活动进入第二站——被誉为“天然氧吧”和“中国面包之乡”的资溪,在全国其他县级地区还不知道低碳为何物的时候,资溪便开始了绿色崛起的道路。在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方面,资溪的做法或许值得其他中西部城市借鉴。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走进江西”是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办、江西省气象局联办的为期一周的考察活动,活动主题为“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

 

“每天早上一睁眼,看见的就是山”,在这里生活过的人都这么说。

它是江西人口最少的县城,森林覆盖率却高达87.2%,境内空气负氧离子的含量最高可达每立方厘米36万个单位。

这就是被称为“人间净土,觉者天堂”的资溪。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走进江西
资溪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7.2%。(赵嫣嫣 摄)

从涸泽而渔到绿色崛起

如今已是全国生态示范区的资溪在上个世纪还不是这番富饶美丽的模样。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造成资溪多年来经济总量小,财政底子薄,靠吃财政饭过日子。

资溪人逐渐意识到这种“涸泽而渔”的方式并不是长久之计。2002年,在定下“生态立县”的发展理念之后,资溪进行了全面的产业结构调整。该县60多个总投资36亿元的工业项目因不利生态环境保护被挡在门外,关闭和限制了山羊养殖、石材等多项严重影响和消耗生态资源的支柱产业,进行封山育林,并开始发展绿色产业。

“县财政收入一下子减少了近一半”,副县长邓泉兴说。2002年他还在县委办公室,至今他仍然佩服当时县委、县政府领导们的远见和魄力,是真正的“生态精神”。

正是在全国其他县级地区还不知道低碳为何物的时候,资溪开始了绿色崛起的道路。

生态立县 走出一条生路

“怎么利用生态的优势,来走出一条生路”,在经过思考与探索之后,资溪县定下了这套被命名为“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战略构想。

它包括: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招商,增添可持续发展后劲;壮大面包产业,减轻环境压力,依托生态优势,做好生态旅游文章。按工业化的思路抓农业,按循环经济的思路抓工业,按现代化的思路谋发展。

人均耕地少,地貌又复杂,比不了产量,就比单位效能。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我们都要走高端路线”。这是在发展之初就定下了的基调。

小小的面包就是在这种基调下被发展成了大产业。目前全县农民纯收入的60%来自于面包产业,并形成了“资溪面包军团”——4万人占全县人口1/3的面包大军。资溪的面包最远被销售到西班牙。2006年,资溪县被授予“中国面包之乡”称号。

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经济的同时,创造生态文化也被当成了一件大事来办。“生态离不开人的因素”,邓泉兴说,“而人的因素就是指生态意识”。

为了让农民们也能具备生态意识和生态技能,资溪通过中小学校等渠道对生态环保知识进行大力宣传,每年举办生态村评比活动,并想方设法培养百姓的生态消费观念。乡村的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也进入从构想转为实施的阶段。

如今的资溪仍然需要更多的专家指导和更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但经过近十年的实践,资溪已经逐渐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与人和谐发展的路子。被称为“天然氧吧”的资溪在2010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百万。目前全县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列中部500个县区第一位,全国第七。(文/詹璐)


首页 | 天气 | 图说天气 | 资讯 |预警 | 大运会气象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 严禁非法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