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友秋
胡友秋

男,汉族,中共党员,1942年9月3日生于湖南湘潭。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1968年中国科学院空间物理所(现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生毕业,后留该所工作。1978年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现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任教至今,博士导师。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副主任、地球物理学会理事、国际地球物理杂志-空间物理分卷(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SpacePhysics)副主编和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自1992年10月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讲过力学、热学、电磁学、电动力学、磁流体力学等本科基础课程和磁流体力学解析方法、空间等离子体数值模拟等硕士学位课程,编著《高等物理精编—电磁学》(1990年)、主编《电磁学》(1994年)和合著《空间等离子体数值模拟》(1995年),后者获1996年度中国图书奖;作为第一作者编著《电磁学与电动力学》上、下册(2008年),编著《电磁学单位制》(2012年)。他曾荣获合肥“七·五”期间优秀科技人员(1991年)、安徽省“三育人”先进个人(1994年)、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师(1994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2000年)、全国模范教师(2004年)和安徽省教学名师(2006)等称号。

从事空间磁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和解析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太阳活动区物理、行星际动力学和磁层物理。从事空间等离子体计算方法设计、磁静平衡态及其稳定性分析、日冕物质抛射、太阳耀斑的储能和释能机制、磁流体激波理论和行星际激波传播、磁场重联和螺度守恒、太阳风理论和高速流演化、磁流体力学灾变现象、太阳风-磁层-电离层系统的电动力学耦合研究,共发表论文180余篇。

从事《太阳大气动力学的数值研究》项目,获1992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和199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主持《日冕物质抛射及伴随的激波研究》项目,获1995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参加《磁场重联的数值研究》项目,获1997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负责《太阳风的加热和加速研究》项目,获2002年度安徽自然科学二等奖。由他建立的太阳风模型被国内外同行普遍使用,并被列入美国空间天气计划执行计划(2000年7月,第二版)的三个太阳风研究模型之一,他本人被列为该模型的开发者和联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