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 各级气象部门强化防汛备汛工作

字体 2017-04-14 14:00:00
     来源: 中国气象报、中国气象局官网  

据气候预测,我国今年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可能出现极端气象水文事件,水旱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和不确定性更为突出。总的来说,今年汛期气象服务形势不容乐观、困难不容低估、思想不容麻痹、工作不容懈怠。

面临此种形势,各级气象部门早部署、早准备,针对各地防汛重点工作,着力细化天气监测预报预测,不断提高精准度;强化气象灾害预警,努力实现预警到人;强化防灾减灾参谋助手作用,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做好重要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气象服务;开放合作,强化部门合作和联防联动,力争安全、平稳度汛。

国家气象中心:小实体大网络紧抓决策服务关键点

中国气象报记者黄彬

针对今年的预报服务工作重点,国家气象中心将全力做好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加强台风、暴雨、强对流等汛期灾害性天气精细化预报服务,把握好重大灾害性天气、转折性天气及汛期雨带的阶段性演变特征,提高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防灾减灾当好“消息树”和“发令枪”。除了做好大江大河、重点水库、七大流域及重要基础设施等面雨量和点雨量精准化监测预报外,国家气象中心还将联合水利、国土等部门,做好强降雨诱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

对于农业生产气象预报服务工作,国家气象中心将强化粮食主产区、关键农时农业气象条件监测预报;做好农业干旱、倒春寒、低温连阴雨、干热风、“烂场雨”等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强化农业气象产量预测,做好全方位、全过程的农业气象服务。

此外,面对党的十九大、“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天津全运会、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重大活动,国家气象中心将联合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做好精细化产品指导、会商支持和相关决策气象服务。

紧抓决策服务关键点,该中心将紧密围绕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和重大活动气象保障,充分应用决策服务“小实体、大网络”的运行机制,狠抓决策材料质量,做到数据可靠、分析科学、语言通俗,进一步提高决策材料的综合性和可用性,加强气象灾害影响预报研究成果在决策服务中的应用,提高决策气象服务的定量化、科学化水平。

将气象现代化建设与汛期气象预报服务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该中心将重点推进精细化格点预报、定量降水预报、分类强对流短时预报、中长期雨带和概率预报等关键技术、气象灾害影响快速定量评估技术,以及通过“一体化、集约化、数字化”的业务流程再造等现代化成果在业务中的应用,全面支撑汛期气象预报服务。

北京:部门联动联防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中国气象报记者叶芳璐

3月17日,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与市排水集团就今年汛期气象服务需求进行对接,确保联合做好今年汛期城市保障服务。北京市气象部门还与经信、民政、环保、交通等部门进行了深入对接,深化城市内涝、地质灾害、空气重污染、雨天交通保畅等气象风险预警合作。这是北京汛期气象服务准备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北京市气象局提早行动,2016年底,在参加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召开的防汛座谈会时,就明确了防汛气象工作要点。根据工作要点,北京市气象局提早预判汛期气候,做好汛期气候趋势预测。3月27日,在2017年全市防汛业务培训班上,市气象局受邀对各区防汛办、防汛专项分指挥部、重点委办局及市属水管等单位进行培训,并通报了2017年汛期天气形势分析。

此外,市气象局还落实《道路交通防汛专项分指挥部应急预案》中气象部门职责,与道路交通防汛专项分指挥部办公室建立联动机制和提供气象实况信息制度。

气象预警服务信息在首都城市防汛工作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已成为30万防汛责任人上岗布防的“发令枪”。今年汛期,北京市预警发布中心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展预警发布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及时、准确、有效地向社会公众广泛传播预报预警及安全提示等信息。

下一步,市气象局将与国土资源部门加强在地质灾害防御和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的对接;与电力等城市安全运行部门加强在气象预报、服务需求方面的对接;与交通部门继续完善气象联动和信息通报机制,确定气象交通联动机制内容等,并继续加强组织领导,与各部门不断深化应急联防联动机制,形成气象防灾减灾合力,保障首都城市安全稳定运行。

福建:预报预警精细化防汛防台风有支撑

中国气象报记者汤珺琳

汛期脚步已至,福建省气象局早动员、早部署,充分做好防汛防台风各项准备工作,构筑起气象防灾减灾的一道防线。

今年,福建的汛期气象服务着重从先进技术应用、预报预警中心体系完善和防灾减灾机制落实三个方面入手,形成以科技进步提升防汛能力、以机构完善推进预警到位和以修订防汛防台风工作机制、预案扎实推进“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落实的三大特点。在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防台风应急响应期间,业务技术人员进驻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提供现场决策智慧技术支撑。

同时,福建省气象部门积极推进台风灾害预警与当地政府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无缝对接,建立起以台风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防台风“三停一休”机制;建立强降水气象信息地方党政一把手短信直报机制,并且及时更新、备案政府部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服务对象信息,把部门合作联动机制落到实处。

目前,全省已建立了精细化格点预报体系,研发基于MICAPS4框架的精细化预报格点编辑平台,实现了由传统站点预报向精细化格点预报的转变。此外,省、市、县一体化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工作已完成,正在开展业务化试运行。

“平台优化了短时临近预警业务流程,加强了上级指导和下级台站监控,提高短时临近预警服务的效率。”福建省气象台工程师黄铃光介绍,通过平台建立“上级指导、属地负责”的气象灾害预警指导机制,建立“省台指挥,市县响应”的集约化值班状态响应制度,提升对突发性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和效率。

以机构完善推进预警到位,以传播渠道整合推进预警覆盖面最大化,为今年福建汛期的气象服务工作又添了一道保障。据了解,福建省已经成立全省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并与地方政府对接落实,在全省所有地市和71%的县成立了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实现了省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与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衔接、与公安等17个部门的对接,保障了预警到位和部门联动效率;完成了网站、手机APP、短信等10种发布渠道整合应用,构建多渠道、立体式、高覆盖的信息发布网络,尤其是以“知天气”手机客户端为载体,大力发展智慧气象服务,第一时间、权威发布基于位置的气象服务信息,将预警信息传播覆盖面最大化。

长江流域气象中心:多部门跨领域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

中国气象报记者李傲唐悦

湖北省气象局作为长江流域气象中心所在地,针对汛期,将加强科研与业务融合,着力推进多部门、跨领域合作,全力做好长江流域汛期气象服务保障。

着眼于提升流域预报预测能力,湖北省气象部门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上齐抓并举,为防汛备汛夯实基础。多普勒雷达、区域水文站、区域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架设在长江流域的现代化气象水文观测设备,构筑起气象灾害综合立体观测网络,为开展流域气象服务提供基础数据与应用平台支持。

有别于往年面雨量预报必须要划定在嘉陵江、岷沱江等六大区域,今年,长江流域气象中心水文气象台依托长江流域气象服务综合业务平台,可获取来自700多个国家级自动气象观测站和1万多个区域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数据信息。一线业务人员通过48小时的逐三小时格点化预报产品,在以水库、中小河流为代表的更小区域生成产品,制作出任意分区的面雨量预报和精细化格点预报,进一步提高了气象预报在水文预报及水利调度中的可用性和精度,为流域的防洪调度和防汛抗旱工作打下基础。

在经过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之后,湖北气象、海事、国土、水利等部门更加意识到跨部门合作对于提高流域防汛水平的重要性,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互助”的合作原则和框架下,多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与资源融合,共同致力提高流域气象服务水平。

根据长江海事局与湖北省气象局共同签订的《长江干线湖北段气象预警合作备忘录》,今年汛期,双方将在水上交通气象信息采集、气象预报预警发布、气象灾害应对,完善长江干线湖北段大雾、大风等灾害预报预警机制等方面深入合作,共同保障“黄金水道”汛期安全。

三峡梯调中心主任肖舸说,长江流域气象中心与三峡梯调中心今年汛期将在应用集合预报、区域数值模式、短时临近预报技术等方面开展0至10天的精细化无缝隙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开发精细化预报系统,建立融合短时、短期、中期、延伸期的精细化、网格化预报系统。

事实上,近年来长江流域气象中心与三峡集团、长委水文局、长江海事局、长江电力、华中电网和三峡库区指挥部等部门,在重大天气会商联防、流域关键地段暴雨洪水预报、长江通行安全保障、流域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等方面已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在流域洪水预警和决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贵州:畅通渠道消除预警信息“死角”

中国气象报记者杨春竹

“从2月以来,我们便加强应急广播、区域自动站等基础设施的检查。”作为2010年“6•28”贵州关岭特大滑坡灾害的亲历者,关岭县气象局负责人龚科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深有感触,“在灾害降临前,气象预警信息就是救命信号,只有这些基础设备运行通畅,才能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在贵州,地质环境十分脆弱,地质灾害点多面广。每年,贵州省气象部门都把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放在首位,及时更新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通过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并通过手机短信、传真、电话、大喇叭等形式传递到市(州)、县(市、区)、乡(镇)、村各级主管领导和地质灾害监测责任人、气象信息员手中。

为消除信息“死角”,贵州省气象部门努力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目前,全省已有15个省直部门预警信息接入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气象预警信息发送“绿色通道”已建立,暴雨红色预警信息由通信运营商免费分县全网发布;各市(州)、县建立气象信息微信用户群,县级用户达84万,覆盖的群体不断扩大,气象手机预警信息免费登记用户数达1056万人。

目前,全省9个市(州)和81个县(市、区)政府下文明确了“三个叫应”的标准、对象、应对要求,压实各级各部门的责任。今年,将利用“12379”建立预警电话叫应系统,将强降水天气“三个叫应”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与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无缝对接,实现“三个叫应”全业务流程可监控、可统计、可追溯、可评估。

“山洪地质灾害的防御仅靠气象部门一家‘单打独斗’是不行的。”省气象局减灾处负责人朱启才说,今年气象局与省防汛办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从5月1日起将共同开展洪水风险预警业务;与省国土部门合作,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雨量站建设和气象风险预警业务,联合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演练。

新疆:细测量精预报严防春洪保农事

中国气象报记者潘继鹏通讯员曹占洲

去冬今春,新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遥感中心监测结果显示:新疆冬季积雪总面积较历年同期总体偏多,特别是3月上旬偏多明显,其中乌鲁木齐3月中旬积雪覆盖较历年同期偏多近8成。“当前积雪总面积偏多、积雪偏厚,如后期明显持续升温,融雪型洪水发生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自治区气候中心主班白素琴说。

3月22日,北疆大部地区在刚刚结束入春以来第二场较强降雪后,不少地州市气象局联合水利局、防洪办前往易发融雪型洪水的南部山区进行雪情调查,对尚未或正在逐渐消融的高海拔地区展开雪深、雪压实地测量与分析,严格勘察汇入水库各条主要山渠的流量及周边环境。为了应对融雪型洪水,自治区气象部门在提高气温和降水预报准确率上下功夫,综合利用探空、遥感等技术手段加强零度层预报,完善融雪型和混合型洪水预报模型,充分利用中小河流山洪地质灾害研究成果,提高预报准确率,延长预见期,为防御融雪型洪水提供可靠依据。

目前,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已正式启动水雨情预警机制,并与气象、水文部门实行每日电话会商制度,对各县(市)山洪预警系统进行全面调试,以便在春季暴雨期前全面投入使用。伊犁州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日前已调试完毕并启用,可使防汛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各地雨情、水情和区域汛情等,准确发出山洪预警信息,为防汛指挥人员做好抢险救灾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月下旬,北疆还是积雪重重,南疆却是杏花灼灼。面对冬春季严峻复杂的天气形势,早在3月6日,自治区气象局就召开春季气象服务动员会,强调超前开展春季棉花播种期、各种特色林果花期预报服务;同时调整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和分工,要求各单位负责人均要靠前指挥,确保各项业务管理规定执行到位。

为了强化气象为农服务的针对性,各级气象部门积极走访农口部门、农业大户等,广泛了解新形势下为农服务新需求。3月23日,自治区气象局联合兵团、农业、林业等部门召开春季农业气象服务研讨会,要求提高对棉花播种期、特色林果开花期、区域特色农业产业气象服务的针对性;要求强化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的作用,完善常态化的各成员单位信息共享、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多部门会商分析研判和兵地联防。

查天气
关注“中国天气网”微信公众号
编辑:z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