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论坛、报刊将“天气预报”加入“不靠谱行业”的评比,很是挫伤了气象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其实,每晚十亿多的观众准时收看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晚间天气预报,“台风警报”、暴雨洪涝、雷雨大风等消息时常登上网站头条、新闻头条,已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绝大多数公众对“天气预报”、气象科技发展程度的认可。

天气预报其实相当“靠谱”
晚间天气预报

所谓爱之越深,恨之越切吧。公众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即使一个天天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并用天气预报指导出行、洗车、登山的公众,如果,正好碰上一次局地性的雷阵雨,他又没听到没收到准确的天气预警,或者是东城下了,西城没下。碰巧赶上了,就免不了产生“天气预报很不准”的认识,尽管那也是“有时”的情况。

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还很有限,尽管在预测、预知的行业中,70%-80%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已经很高了,但公众当然希望100%的准确,所以,气象部门有一语录:天气预报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但气象科技工作者会做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气象预报的基础数据采集过程叫观测,但观测网还不可能建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特别是高原、海洋、边远地区,所以,有“大网捞小鱼”之说,从第一手观测数据就有大量的“漏网之鱼”。

现代气象预报的重要手段是数值天气预报。数值方程的求解过程、海量观测数据、巨型计算机的能力严重跟不上灾害性天气的发展。早期的计算机花一周时间做出了数值预报,尽管很不准,但首先发现的是,天气早成过去时了。所以,要“更靠谱”的天气预报,对灾害性天气的理论研究、观测网、数据处理能力等都需要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