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何时成了“农家宝”?

又逢一年“三夏”(夏收、夏种、夏管的简称)。“三夏”是一年中第一个大忙,从每年5月下旬开始,至6月中旬结束。此时,上年秋季播下的麦子油菜成熟,需要抢时间收割,颗粒归仓;一年中种植面积最多、最重要的农作物水稻,需要不误农时栽种;种下的水稻需要播种后加强管理,及时施肥,确保高产。

细心的公众可能会发现,最近中央电视台晚间的《新闻联播》节目后的天气预报节目里多了农业气象信息。“就拿近期夏收夏种的气象服务来说,准确的农用天气预报,不仅是‘农家宝’,更是农业部门科学管理夏收工作的重要‘法宝’。”

“现在,农业的气象预报越来越贴近农民,不再像以前只是个城市预报。”所谓的“法宝”就是来自农气室的《全国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专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专报中有麦收进度和夏种进度、前三天麦收区和夏播区天气实况及其影响、未来三天天气对麦收和夏播影响分析、贴近农业生产的专业建议、操作指导和应对措施等信息,还附有夏收进度图、麦收农用天气预报图、夏种进度图、夏种农用天气预报图。让小麦生长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一种贴心的气象服务与之紧密相扣。

记者注意到,在麦收农用天气预报图中,未来适宜收获区、比较适宜收获区、不适宜收获区均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哪些地方适宜收获、适宜收获区的天气如何,都一目了然。

农业是否要靠天吃饭?
2010年6月23-25日冬小麦成熟区农用天气预报

农业是否要靠天吃饭?
气象信息成为了农事的“贴心人”

粮食生产突出抢收抢种,因此,及时了解天气信息显得尤为重要。毛留喜透露,夏收夏种期间,农业部以及河南等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均能收到这份专报。当地气象部门还会结合夏收夏种实际情况对专报内容进行深加工,并将信息通过多种手段发给用户,成为广大农民朋友的生产指南。

不知不觉,气象信息成为了农事的“贴心人”。“现在不仅有国内作物产量的预报,包括美国的玉米、小麦,印度的水稻,巴西的大豆等等,我们的农业气象信息也给粮食进出口,粮食调度提供参考。”

同时,为了提高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的覆盖面,多渠道捕捉“风云变幻”,针对个别山区气候变化多的特点,当地气象部门因地制宜,还建立了由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电话、电视、广播联合组成的气象服务网,构建了气象信息服务站、气象协理员、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农业种植大户人人都能享受到气象预警、一周天气预测等信息。不过,突破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此外,我们还与农业、林业、国土等相关部门建立了紧密的工作联系,合力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让农民从过去被动地‘靠天吃饭’转变为今天主动地‘看天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