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时间差” 警报减少空间灾害损失

地球遭遇罕见太阳活动周 人类如何抵御?
监测太阳活动,及时发出警报将有助于减少空间灾害损失。

为了减少空间天气灾害对人类造成的诸多损失,各国科学家在积极开展各项研究活动,试图摸清太阳的“坏脾气”,然而,现实情况却显得有些艰难。

通常,每一个太阳活动周都有一个峰年,峰年时太阳黑子数量达到极大,有可能发生更多、更猛烈的太阳风暴。早在2008年,美国科学家就曾预测2012年9月将进入第24太阳活动周的峰年,随后这一预测时间却被推迟至2013年4月,而后又再次被推迟至当年的6月。

屡屡被改动的峰年预测正应了世界太阳活动预报专家组的一句“大实话”:“我们将太阳活动预报写在日历上,但是用铅笔。”

魏奉思表示,“这说明,目前我们对太阳活动规律的认识还很有限,对太阳活动的预报仍存在很多问题,很多预报模型还不成功,这为全世界做空间天气研究的人提出了挑战。”

即使可以成功预测出太阳活动峰年,也不意味着可以预测太阳风暴发生的时间。这是因为,太阳风暴本身是一种突发性、随机性的现象,虽然比较集中的出现在太阳活动峰年,但也可能出现在太阳活动的任何时候,甚至是极小年。

以1997年为例,当年正处于太阳活动极低的年份,却发生了严重的太阳爆发事件,让美国原本设计寿命为12年的卫星只运行了3年,损失逾7亿美元。

“目前,对于大的太阳风暴,我们还没有能力准确预报它什么时候发生,会有多强。”魏奉思坦言。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将在太阳活动面前束手无策。由于太阳风暴从发生到抵达地球之间具备一定的“时间差”,短则十几个小时,长则几天。因此监测太阳活动状态,并在太阳风暴发生时做出预警将有助于减少空间天气灾害造成的损失。

据魏奉思介绍,目前通过地面天文台及太空卫星的联合监测,90%的太阳活动可以被成功监测。一旦大的太阳活动发生,即可对地球发出警报,让空间卫星做出诸如改变运行轨道、调整运行计划等准备,对于地面可能受到损害的电网设施也可采取诸如提前关闭设备、开启备用电站等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