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与空气污染 究竟谁“捧杀”了谁?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政策解读:“围歼”雾霾 北京重拳治理空气污染

事实上,“围歼”雾霾的战鼓早已敲响。

6月14日,国务院出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防治十条;

8月18日,环保部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等六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呼吸保卫战在京津冀大地正式打响;

9月17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出台;

9月30日,环境保护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方案》;

10月14日,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资金,全部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10月16日,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成立,主要负责京津冀及华北区域环境气象预报预警;

10月23日,京津冀及周边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在北京启动,从此六省市区责任共担、信息共享、协商统筹、联防联控。

北京,在这场战役中显然受到更多关注。

早在去年12月份,北京就已出台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暂行)》,今年10月22日发布的应急预案就是由此升级而来。

《北京市重污染应急预案》新增了空气重污染预警分级,由轻到重顺序依次为预警四级、预警三级、预警二级、预警一级,分别用蓝、黄、橙、红颜色标示,预警一级(红色)为最高级别。

(一)预警四级(蓝色):预测未来1天出现重度污染;

(二)预警三级(黄色):预测未来1天出现严重污染或持续3天出现重度污染;

(三)预警二级(橙色):预测未来持续3天交替出现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

(四)预警一级(红色):预测未来持续3天出现严重污染。

除了预警,此次预案也强化了应急保障措施。以红色预警为例,此次预案应急保障措施可总结为“六停一冲”,即停产、停工、停放、停烧、停车、停课,以及道路冲洗。除停课外,其余均为强制措施。

对比旧预案中遇到极重空气污染日(预报一个或多个区域24小时空气质量指数达到500)才有的“在京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停驶公务车30%”,新预案中停车的门槛已降低至严重污染(空气质量指数301-500之间),且新增了单双号限行,要求北京市地方公务用车在单双号限行的基础上,再停驶全部公务车辆的30%。这意味着一旦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北京超过半数的机动车都将停驶

至此,自3月15日发布《北京2013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来,号称“措施多、标准严、行动快史无前例”的北京大气污染治理“组合拳”基本组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