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对于产粮大省黑龙江来说是个“多事之秋”。在5月份的春播关键期,这里遭遇了罕见的持续低温多雨天气;8月份以来,黑龙江、嫩江、松花江又遭遇历史性特大洪水;8月下旬,全省性低温又“出场”。黑龙江北部气温曾一度降到15℃,漠河气温降到0℃,出现霜冻。黑龙江这个创造了粮食总量“九连增”神话的产粮大省又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频繁出现的灾害性天气会不会对粮食产量带来较大影响?

流域性洪水不会对农业丰收产生较大影响

都说“龙江熟,则天下足”。黑龙江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一成。可以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状况一定程度上成为判断全国粮食总产量的风向标。“我们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优势,一手抓抗洪抢险,一手抓为农服务,争取为大灾之年夺取农业丰收提供优质的为农服务和气象保障。”黑龙江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卫东说。

从全省范围来看,此次洪涝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嫩江、松花江和黑龙江沿岸。相对于全省2亿亩左右的粮食种植面积,受灾和减产农田面积有限。相反,主要农区热量充足、雨水适宜,对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利大于弊。与此同时,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田间管理、使用灾情预警系统等措施将有望弥补此次洪涝的损失。不仅如此,经验显示,洪涝往往有利于减轻霜冻的影响。历史数据也证明,1998年洪水过后,黑龙江玉米产量反而实现了大丰收。

阶段性低温勿需过于担忧

以8月下旬至9月初出现的阶段性低温为例,黑龙江农区日平均气温逐渐下降,8月24日-28日,农区平均气温达到17℃,比历年同期偏低1.9℃。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农业气象预报科主任姜丽霞表示,勿需对低温过于担忧。“低温时段的日平均气温均高于10℃,不会造成作物生长停滞,但对作物籽粒灌浆存在不利影响。日平均气温低于16℃,会使作物籽粒灌浆速度受到很大影响。”姜丽霞说,若后期低温持续时间长,会造成籽粒饱满程度下降;若后期温度逐渐回升,则对前期的低温影响有补偿作用,籽粒逐渐灌浆饱满,对粮食产量不会造成过大影响。

“受到洪水影响的田地占全县田地不到1/6,其余未受灾田地长势好于历年。”齐齐哈尔市甘南县气象局局长张智勇介绍,“预计后期气温逐渐回升,将会补充前期缓慢长势,今年粮食丰收在望。”

“加强后期管理很重要,一定要做好低温的防御工作,做好促早熟工作。”姜丽霞说。

9月10日,黑龙江省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发布第一期《秋收气象服务专报》。专报内容涵盖作物发育进程、近期天气实况及影响、未来天气影响分析和农业生产建议等,并对秋收期间的气象条件、人力和机械的作业条件等情况进行了逐日监测预报。在秋收期间,一旦出现对秋收作物产量形成、秋收秋种进度有明显影响的连阴雨、霜冻等农业气象灾害时,将提前发布预警,加强服务。

目前,黑龙江省三大作物(玉米、水稻、大豆)还未开始收获。从预报情况来看,9月17日前,主要农区不会出现对农业生产较为不利的天气过程。农气专家建议,农区要加强田间管理,贪青晚熟地块作物要做好促早熟工作,争取在秋霜到来之前成熟。目前,黑龙江省各级气象部门正围绕田间管理开展精细化的预报服务,保障粮食夺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