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同此“狂热” 中外高温闹哪般?
7月28日,高温热浪下,中国死海景区游客爆满。

我国7月高温为少见“日久势强”

国家气候中心正研级高工叶殿秀总结了7月我国高温的五大特点,“范围广、日数多、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重”。

据国家气候中心7月30日统计,7月以来,高温天气覆盖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的19个省市区,约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高温日数20天以上的区域达到18.9万平方公里。8月1日,仅仅时隔2天,这一区域范围上升至30万平方公里。

“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日数多。”叶殿秀称,7月1日至30日,江南及重庆高温日数达18.8天,较常年同期偏多8.3天,创近十年之最,也是1951年以来同期第二多,仅次于2003年。其中,湖南、上海高温日数均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多。

“不仅日数多,高温的持续时间还长,湖南有些地方整个7月都处于高温之中。”叶殿秀表示,7月,江南及重庆等地最长连续高温日数普遍达5-10天,持续最长的为湖南长沙、衡山、安仁,均达31天。

除了“日久”,这次高温也“势强”。据统计,7月以来,江南大部及重庆、湖北西部的部分地区极端最高气温在38-40℃,局部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超过40℃。其中,浙江奉化以42.7℃引领全国。

长时间的强烈高温加重了湖南、贵州、重庆等地的旱情,给当地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更对人体健康、电力供应、水资源等产生了不良影响。

据报道,7月上海、长沙、宁波、南京已有至少14名热射病患者死亡,各大医院中暑门诊量还在不断增多;重庆、浙江、武汉等地电网频频刷新最大负荷记录;江西、湖南等地部分早稻遭受“高温逼熟”危害,产量下降;高温还导致今年7月鄱阳湖、洞庭湖水体面积比去年同期减少2到3成。

一波又一波的热浪体现出“累积”效应,让不少人耐受不住,高呼“史上最热的7月”。不过,叶殿秀称,2003年夏季我国南方也经历了罕见高温热浪,持续时间从6月30日一直到8月11日,长达43天,多地气温刷新历史同期极值。“今年7月江南及重庆等地高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都不及2003年,还称不上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