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析:北京抓住排水软肋补救

北京防汛“七下八上”不再七上八下
访谈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  黄顺江

中国天气网:可否对北京市今年防汛备战的力度和措施进行一个总体评价,并简单评估一下效果?国内其他大城市对排水系统的升级改造治理有没有北京这样的力度?这些措施可以为其他大城市提供什么借鉴吗?

黄顺江:

>>5年完成雨污管网改造

针对去年北京、武汉等城市在暴雨期间出现了严重内涝,给城市交通和运行造成了严重冲击,致使居民的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4月1日发布了《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城市在今年汛期前,认真排查隐患点,采取临时应急措施,有效解决当前影响较大的积水内涝问题;2014年底前,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并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通知还提出,要将排水防涝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可以看出,党中央对去年许多城市出现的严重内涝是高度关注的。在中央的领导下,相信各个城市的排水设施几年内将会得到一次普遍的升级改造。

>>桥下积水堵路或不再

北京市在去年“7·21”大暴雨过后,就对排水设施隐患进行了抢修和补救,并在年底着手对全市排水系统制订更新改造规划。今年初以来,北京市启动汛期前24座下凹式立交桥升级改造工程,并准备了多套防洪排涝预案。应该说,北京的行动力度是非常大的,而且抓住了下凹式立交桥这一排水系统的软肋进行补救,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可以预见,今年汛期就不会再出现过去那种一遇到暴雨立交桥下就难以通行的状况。当然,今年城区立交桥下出现积水仍是难免的,但不会对交通造成大的障碍,更不会出现人员伤亡现象了。

按照中央的要求,全国各个城市都会对排水系统进行更新改造,以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但是,由于财力所限,各地更新改造排水系统的力度就不会像北京这么大。

无论如何,北京为国内各个城市在排水系统等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方面树立了一面旗帜,意义重大。

北京市水务局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计划实施中心城排水管线改造工程,计划总投资21.2亿元。

中国天气网:为什么北京市会如此重视下凹式立交桥的改造?10年一遇、5年一遇、2年一遇分别指的是什么,10年一遇是城市最高标准吗?

下凹式立交桥升级改造具体措施包括:改造泵站、新建蓄雨池以及增加雨水管线等。这项治理措施如何?请您简单评价。

黄顺江:

>>“10年一遇”就是高标准

北京之所以对下凹式立交桥先行改造,主要是因为下凹式立交桥最容易积水,而且一旦积水就直接影响到交通通行。所以,下凹式立交桥是防洪排涝的重点和难点。

城区任何低洼地方都容易形成积水。不过,一般的积水只是影响局部。而下凹式立交桥,由于通常位于交通干线上,车流量大。一旦出现积水,危害大,影响范围广。

在水利工程设计上,通常使用“10年一遇”、“5年一遇”、“2年一遇”等设计标准。所谓“10年一遇”,就是指在出现10年才有一次的暴雨或洪水形势下该工程设施仍能够正常运行。所以,年数越大,表明该工程设施的设计标准越高,因为大多数年份的暴雨或洪水都达不到这个级别,工程设施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对于城市排水管网和排水设施而言,在我国“10年一遇”就是高标准了。因为根据国家建筑设计规范,城市排水管网通常的设计标准是2-5年一遇。

设计标准高固然是好事,但投资就成倍增加了。所以,排水设施的设计标准应符合各地经济条件和承受能力,不宜过高。

>>治本还需整体规划城市

北京市今年对下凹式立交桥升级改造的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改造泵站、新建蓄雨池以及增加雨水管线等。这些措施是恰当的,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对于保证汛期不泡车或少泡车,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但是,从长远和总体看,这些措施都是治标的,而且是针对具体下凹式立交桥的。要想治本,还需要对城市进行整体规划,和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如城区外围郊区可以结合生态绿地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可获得生态与防洪双重效益。又如城区内部应多保留河道,以便于汛期蓄水和排洪。又如城区内部多增加绿地,尽量减少水泥硬化地面,以利于雨水下渗和土壤蓄水。

中国天气网:暴雨积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排水设施标准偏低。哪些地方需要提高标准?地下排水管道还可能发生很大的改变吗?

黄顺江:

>>管网建成整体难有大变化

凡是对人、对城市运行影响大的地方,排水设施的设计标准都要高一些。如居民区、交通干线、公共设施集中地区、商业、商务或办公机关等地,都需要高标准。

由于现在城市建设非常密集,高楼大厦林立,空间非常拥挤。地下排水管网一旦建成,就很难改造。即使改造,也只能是局部的,整体就很难改动了。

北京要升级改造的,主要是下凹式立交桥。因为立交桥只是一个小范围的空间,改造起来比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