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浚河道:动脉清脂扩容

记者在东便门附近的护城河上看到,一处橡胶坝横亘于河道中央,虽貌不扬,却承担着调控南护城河水的任务。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汛期,如果遇到大雨以上的预报,橡胶坝在4个小时内就可以迅速排出气体,平躺不阻水,让广渠门桥下护城河的水可以迅速排出,进入通惠河。主汛期期间,从光明桥南的龙潭闸到东便门橡胶坝,这2.8公里的河道内将不存水,广渠门桥区的积水可以通过排水集团的泵站抽升至河道内,方便洪水尽快通过,起到暂时滞洪的作用。

北京防汛“七下八上”不再七上八下
一处橡胶坝横亘于护城河河道中央,用于调控南护城河进入通惠河的水。(余晓芬 摄)

在城市排水系统中,河道处于下游。近年来,北京历次水浸事件中,部分河道未能发挥泄洪作用,问题凸显。部分地区排水管道未能与河道连接,或是连接部位淤塞、受堵,导致雨水不能及时排出,造成内涝。部分中小河道还存在河道狭窄、河床过高,障碍物淤积等问题,导致行洪不畅。作为城市排涝“主动脉”河道的行洪能力不足,加剧了积水的发生。

有专家表示,排水系统就像一张大网,一个积水点的产生,暴露的是一个区域的问题。区域河道整治或是解决积水的根本出路。

721特大暴雨让排水管网的终端——河道的治理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市水务局负责人介绍,治理主要是从防洪的角度考虑,系统实施。在治理中,不仅要清淤、清障、拓宽河道,提高河道行洪能力,还要通过疏挖、开渠等工程,打通中小河道与城市排水管网的连接。当遇降雨时,雨水可以及时汇入排水管网,再顺畅地流入城市周边的中小河道,最后进入干流河道,这样,城市雨水不至于积滞造成内涝。

721后,市水务部门制定规划,计划利用4年时间,消除中心城和各新城因中小河道排水不畅造成的积水问题。治理中,采取“一河一策”的方案,在提高河道行洪能力的同时,逐个疏通与城市排水管网的连接,确保城中雨水能够及时顺畅地排出。2012年9月7日,首批34条、278公里河道开工,这34条河道分布在除东城、西城外的14个区县,几乎都是未达到行洪规划标准的河道,治理最为紧迫。目前34条河道已全部完成清淤清障,其中21条实现了行洪达标。

对未治理达标河道,北京市相关部门加强清淤清障工作,保障汛期行洪通畅。截至5月29日,全市已清除905处河道障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