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讯 4月26日下午,大型科普活动“应对气候变化湖南行”的记者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杂交水稻中心交流,考察气候变化等对水稻育秧、生长等的影响。机缘巧合,正值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中心参加研讨会,记者们有幸和袁老先生交流学习。

下午4时,长沙市骄阳当空,“应对气候变化湖南行”的记者们在湖南省农科院国家杂交水稻中心门前等待袁隆平的到来。

高山仰止 气候变化湖南行记者零距离接触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和考察组人员合影留念。

不久之后,袁老先生出大楼,迈着矫健的步子向人群走来,他和大家平时在电视中见到的形象相差无几,精神矍铄、衣着朴素、平易近人。首先,袁老先生应邀和大家合影留念。之后,考察团的成员请他在活动的宣传条幅上签名,他非常痛快地答应了大家的要求,在横幅在写下“袁隆平”三个大字。

高山仰止 气候变化湖南行记者零距离接触袁隆平
4月26日,袁隆平院士应邀给“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走进湖南”签名。

从此,袁隆平,这个神话般的名字,刻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的活动轨迹之上。他发明的杂交水稻使世界水稻产量增加了几亿公斤,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袁隆平”品牌的评估价值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在袁老先生签完名之后,大家纷纷向老先生请教、提问。当中国天气网的记者问到气候变化对杂交水稻生长的影响之时,他表示,水稻要高产得有“四良”条件,第一个是良种,品种要好;第二个是良法,栽培方法要好;第三个是良田,基础要好;第四个就是良态,气候要好。“我们得顺着老天爷来,按照气候规律来做,不能背天而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问道,您的第四期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了何种进展之时,老先生兴奋地回答:“现在有信心在三年的时间内完成超级杂交稻。现在刚从海南南繁基地回来,过了五一又要回去验收,一起看看能否实现亩产1000公斤。”

考虑到袁老先生已年逾八旬,且天气炎热,随行的工作人员护送老先生离开采访区,回到办公室。尽管记者们和袁老先生的交流只有短短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但他的言行无一不深深地感染着大家。

袁老先生一生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研究过程中历经坎坷,矢志不渝,正如他在接受采访中所说,“做科学试验,做一百次成功一两次就不错了”。他获得无数世界级的大奖和荣誉、身价上千亿,面对年轻晚辈却没有任何架子,耐心回答大家的问题,并不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告诉大家,使人如沐春风,受益匪浅。近距离采访袁老先生,看到他的脸上已经布满了深深的皱纹,这是经年累月在农田里做试验、风吹日晒的痕迹,也是他心系中国百姓甚至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的忧患表现。尽管已达83岁高龄,袁老先生仍孜孜不倦,心存老骥伏枥的壮志,打算在三年内研究出第四期超级杂交水稻,继续造福全人类。

和袁老先生交流时间短暂宝贵,分别时,大家依依不舍。然而,正如袁隆平的陪同人员所说的一样:“和袁院士的交流没有止境的。”袁老先生大半辈子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的科学成就,令人高山仰止;他的贵重人品更是成为后来者学习无止境的精神宝藏。(文:张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