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顺应气候规律 有信心三年完成第四期超级稻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接受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考察团专访(关禺 摄)

袁隆平:顺应气候规律 有信心三年完成第四期超级稻
袁隆平院士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活动横幅上签名(窦莉新 摄)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4月26日),为了探寻气候变化对湖南农业的影响及当地应对举措,“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走进湖南”考察团来到了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在这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接受了考察团媒体的专访。他透露,原定5年完成的第四期超级杂交稻有望3年内攻关,新品种将亩产1000公斤,届时将多养活不止一个湖南省的人。

老天爷当一半家 杂交水稻研究与气候关系密切

当被问及气候变化与杂交水稻研究的关系时,袁隆平脱口而出:“当然有关系啦,我说过水稻要高产得有‘四良’条件,第一个是良种,品种要好,第二个是良法,栽培方法要好,第三个是良田,基础要好,第四个就是良态,气候要好。”

袁隆平表示,过去常讲天好粮食十成收,其实一般有八成收就不错了,比如正是稻子抽穗开花的时候天天下雨,结籽率就很低,再比如今年来个干旱明年来个涝灾,气候不好收成就不好。“在我们的实验中老天爷当了一半家,我们得顺着老天爷来,按照气候规律来做,不能背天而行。”

高山仰止 气候变化湖南行记者零距离接触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和考察团成员合影留念。(关禺 摄)

第四期超级杂交稻三年内有望完成 亩产1000公斤

今年3月,农业部正式启动亩产千公斤超级稻攻关计划,目标是集中全国水稻育种优势力量联合协作,选育出在水稻主产区百亩片实现亩产1000公斤以上的超级稻品种,袁隆平为他的科研团队制定的时间表是用5年左右实现目标。不过今天,在被问及第四期超级杂交稻的最近进展时,刚从海南繁基地回湖南的袁隆平表示有信心在三年内实现目标。

“现在有了新进展,我的梦想很快就要实现了。”袁隆平说,今年我们在湖南省备了5个点,外省备了3个点,有三个品种在海南岛实验,五一马上就要去验收,预计产量会在900公斤以上,在湖南我们寄希望超过1000公斤。

为什么期待湖南的产量高呢?袁隆平表示,这主要跟湖南的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等有关。“在海南我们部署130天,在湖南这里要150天,多了20天的生长期,它每一期的干物质就更多”。另外,我们需要将实验放到海拔四五百米的地方,海南海拔仅17米,长沙30多米,但湖南还有不少海拔四五百米的地方,再加上湖南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它生产的有机物多消耗的能量少,产量就会高。

“所以在海南如果能达到900公斤,在湖南就有希望超过1000公斤,后天我们就要跟习主席汇报,五一过后要去海南验收,到时候印度、菲律宾、印尼等国专家都要去,一起看看能否实现亩产1000公斤。”袁隆平说。

那这个目标达成后,能解决更多人的吃饭问题吗?袁隆平告诉我们,现在我国有4亿3千万亩水稻,每亩产量430到440公斤,跟日本水稻差不多水平,其中杂交水稻有2亿5千万亩,每亩产量500公斤。

此前,第一期超级稻示范田产量为每亩700公斤,大面积推广之后是550公斤。第二期超级稻指标是每亩800公斤,推广之后是600公斤。第三期超级稻已经实现了每亩900公斤,推广之后大概是650公斤。

“按照第三期每亩650公斤推广到1亿5千万亩,我们原来的杂交稻每亩500公斤,由于增产粮食可以多养活7000万人,7000万人口就是一个湖南省呢。如果第四期实现了更不得了,大面积平均每亩就有700公斤呢。”袁隆平说。(文/刘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