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干趋势叠加四年旱情 西南之渴何时解?
因长期干旱“寸草不生”的云南楚雄山区

气候“元凶” 暖干化

关于西南地区干旱的成因,陈振林和吕厚荃给出了一个普遍的观点:西南地区干湿季分明,冬半年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而5至10月的雨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5%以上,所以一旦雨季的降水量偏少,蓄水不足,就有可能导致整年的干旱。

事实是,在过去四年里西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其中,云南去冬今春的降水更是异常偏少。吕厚荃介绍,去年10月以来,云南全省平均降水79.4毫米,偏少53.4%,调查组所到的中西部各县市有的甚至偏少到90%,几乎终日不见雨水,堪比2010年云南百年一遇大旱。

雨少的同时,西南地区气温还连续四年持续偏高。国家气候中心监测到,西南地区2009至2012年平均气温总体偏高0.3℃,有的月份偏高3℃以上。

陈振林表示,长期的温高雨少使得当地“湿季不湿,干季更干”,土壤底墒随之持续降低,河流水库的水量也在减少,雨季蓄积不到足够水量,旱季用水自然陷入困境。

基于西南地区持续温高雨少的数据分析,国家气候中心发现,2009年以来西南地区正呈现出暖干化的趋势。为什么会出现暖干化?

陈振林指出,雨季冷暖空气交汇往往能给西南地区带来充沛的降水,但这几年的冷空气偏东,很少影响到西南地区,加上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又比较弱,水汽输送差,冷暖空气无法在此交汇形成很好的降水条件。

往年雨季,西南地区高原对流还十分旺盛,多雷雨冰雹,有些年份当地甚至面临严重的防雹任务。“但是近年来由于印度洋偏暖,导致大气下沉气流盘踞在西南地区上空,使得对流也不容易发生了。”陈振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