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买卖离不开气象经济

曾有媒体在北京和深圳两个城市做过一个有趣的调查,看看出租车师傅到底是雨天更赚钱还是晴天?结果表明,北京的师傅认为,即使雨天打车的人很多,但雨天形成的路面积水、堵车、视线不好都会影响运营效率,从而大大减低了当天的收入,同时存在的安全隐患,也会提高出车的风险,远远没有晴天挣的多;而地处于沿海城市的深圳,虽然年均降水量是北京的好几倍,但由于深圳人口密集,雨天上客率高,出租车收费标准高,且堵车一般只出现在局部区域,因此出租车师傅则表示,雨天要比晴天多挣几百元。

众说纷纭,不同的司机都有着自己的一套买卖经。但无论挣多挣少,天气对于出租行业有影响是无可厚非。“其实,不光是出租车行业,很多行业都受控于天气,从而影响经济效应。”经济学家王福重说,“农业、渔业、电力、交通运输、水利、建筑、服装、医药等等,气象影响行业经济的事例比比皆是。如果在天气变化前,企业预先掌握‘天机’,进而趋利避害,可能‘钱’途光明。”

title
资料图片

2008年年初,中国南方遭遇暴雪袭击,发电输电企业损失巨大,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37.9亿元;2012年7月,美国三分之二国土经历了1956年以来最严重的旱灾,农作物减产,导致国际粮食价格上涨;8月3日,辽宁普降大到暴雨,导致25座加油站受灾,经济损失惨重……据统计,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大约占70%。

在灾害与商机并现的时代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气象与经济的紧密关联。“气象经济”这个专业术语,也逐渐走入人们视野。

什么是气象经济?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后,“气象经济”一词就在气象部门讨论过。经10多年的演化,到20世纪末,当“知识经济”概念在国内受到高度重视时,气象经济开始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气象经济”一词的内涵也得到升华和明确。

传统的观点认为,所谓“气象经济”就是指与天气等气象预报服务有关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和(狭义的观点)。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被社会各界重视,有学者据此提出“气象经济”广义的观点,即与天气等气象预报服务有关的各类经济活动以及由于气候变化而引发的人类经济活动的改变与影响。

经济学家王福重认为,“天气是自然条件的一部分,它会改变人的性格、消费模式。这种改变尤其在服装、家电、饮品等快销类产品中比较明显。”相关统计表明,流通类销售额的65%取决于天气。气温相差1℃或降水量增减1毫米,反映到商场和客流和销量都有明显变化。这也就是经济学界所谓的“一度效应”。

据市场调查显示,高温天时,冰激凌等凉品开始走俏,空调等家电销售量直线上升;低温阴雨时,巧克力则是很多消费者的爱宠。再例如,在德国,夏季气温每上升1℃,就会增加230万瓶的啤酒销量;日本盛夏30℃以上的天气每增加一天,空调的销售量就增加4万台。至于降水,商业服务业主都深有雨天顾客比晴天少的亲身感受,据一家商店统计,雨天的顾客至少要比平日少20%。冷暖变化中,可谓暗藏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