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临极端天气

北京721暴雨不可避免地又被归入到极端天气的行列。李小泉表示,“实际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发生变化,大气不稳定性增加,强降水等灾害的强度、频次都在增多。只不过这些增多的极端天气事件并不会集中在一个地区,而是随机地分布在全球各地。可能去年在武汉,今年就是在北京。”

然而并不是所有地区在出现极端天气的时候都会遭遇重大损失,对于南方尤其是沿海地区,在暴雨季节遭遇一天20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也并不是罕见的事情,但却很少造成如北京这般严重的影响。

李小泉认为,这种差异首先是气候上的不同导致的。以广东地区为例,广东的年平均降水量可以达到1200毫米,一些地区甚至超过1500毫米。而北京地区的年平均降雨量则要比广东小一个量级,只有600毫米。此次暴雨中,房山河北镇一天460毫米的降雨量就可以达到全年降雨量的7成以上。

721北京暴雨
7月24日凌晨,台风“韦森特”致海口乌云压顶(图片来源:新华网)

更为重要的是,南方地区由于遭遇暴雨的次数频繁,无论是城市基础设施设计还是人们防灾意识上都比北方内陆地区更强。仍然以广东为例,受台风等热带天气系统影响,广东地区的年平均暴雨次数在10至15次之间,因此广东地区在城市整体设计上更加注重房屋、桥梁以及排水系统的防洪能力。另外,由于在对抗暴雨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居民防范暴雨灾害的意识和城市的应急反应能力无疑都会更强。而身居北方内陆的北京一年之中遭遇暴雨的机会也不过一两次,一旦遭遇721这种强度的暴雨往往会措手不及。

除了气候上的原因导致北方城市在原始设计上承受暴雨天气的能力就相对较弱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对这种极端天气的预报和预警发布能力还相对薄弱。

对于气象预报而言,由于过去缺乏预测这种极端天气的经验,目前很难要求气象部门提前很长时间发出预警。以现有的科技水平而言,气象部门能做到的就是通过庞大的观测网络,加强对流云团的监测,即时发出时效相对较短的预警。

目前短时预警的发布一般只能提前2至3小时。李小泉表示,“这样的时间虽然不能保证物资的完全转移,但是人员的即时撤离还是可以保证的。重要的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预警信息通过通讯手段及时传播出去,这不是气象部门一家的事情,预警信息的高效传输还要靠气象部门和政府、媒体、通讯运营商的协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