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入海7000米 天气缘何两度牵绊?
“蛟龙号”的试验母船“向阳红09”船(资料图)

远航行距离 多台风海区 再添天气风险

除了下潜之前较高的气象需求之外,母船将“蛟龙号”搭载至试验海区的航行距离、试验海区的气候特征也为这场深海之旅增加了天气风险。

据悉,“蛟龙号”的试验母船“向阳红09”船5月28日从青岛起航,6月3日在无锡江阴搭载“蛟龙”,6月11日抵达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总共航行时间达16天。“遥远的航程、较长的航行时间,使得在海面上遭遇恶劣天气的可能性变大,这就需要做好航行期间的气象保障工作。”尹尽勇总结道。

航行气象保障工作也被称之为气象导航,针对海洋探索是不是也可以使用气象导航技术服务呢?“做气象导航时,我们特别关心船舶未来几天的航行计划和到达地点,根据这些信息会提前做好三天到五天甚至七天的预报,随时给航船做出航行提示,比如遇上热带气旋或者较大的风浪,及时建议调整航线避风避浪。”尹尽勇回忆道,“像90年代做‘极地号’气象保障时,从澳大利亚到南极中山站要经过一个常年风大浪高的‘咆哮西风带’,需要我们预测出风浪最小的时刻来跨越西风带,而到达中山站卸货前,需要我们预测极地气旋的发生与发展,避免极地风暴给‘极地号’带来的影响,防止它被封冻在卸货点。”

“蛟龙”入海7000米 天气缘何两度牵绊?
图解“蛟龙号”7000米海试(来源:京华时报)

作为“蛟龙号”的试验海区,“向阳红09”船的航行目的地,马里亚纳海沟处于西太平洋的台风生产海域,每年6月至9月都是台风多发季节。西太平洋上变幻莫测的天气,曾经给去年“蛟龙号”的5000米海试,制造了巨大的麻烦。今年,“蛟龙号”下潜的试验海区同样也是热带低压的发源地,很多热带低压就是在这一代生成,并最终演变成排山倒海的台风。尹尽勇介绍,一般来说,在航行过程中,主管船舶安全的船长会定期收集天气预报,分析天气形势,随时做好应对恶劣天气的措施。

据统计,从5月底母船出海到6月底 “蛟龙号”完成下潜任务,西太平洋生成了4个台风,其中4号台风“古超”对海试产生了明显影响,导致第一潜时间两度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