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有问必答热心肠

同样坚守10年的还有北京师范大学的退休教师庄梅初。接受采访时,她正在学校资料室里准备毕业50年聚会的事。学生眼中的她是个闲不住的老太太,在其他监督员看来,她嗓门大、心直口快、热心公益,座谈会中总是第一个发言。

自打当了预报监督员后,本就小有名气的庄梅初更成了校园里的“风云人物”。路上遇见熟人,见面第一句话多半是关于天气。“大家就老跟我嘟囔,‘预报怎么又不准啊?’‘小庄啊,你不是天气预报员吗?不是说有雨吗,我就拿着伞出门,结果不下雨,你看我这伞也白拿了。’开玩笑的同时又提了意见。”对于大家的调侃,庄梅初并没在意,“不是故意作难,找我说,说明他们关心。”

天气视点:10年专管天气“闲事”
北京市海淀区预报质量监督员  庄梅初

庄梅初感觉,身边的很多人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报准了是应该的,稍微有个不准就有情绪,所以需要像她这样的监督员去做工作,用亲身经历去解释。一次,北京市气象台预报有雨,在海淀区北太平庄住的庄梅初等了很久都没有看到雨,她给住二里庄的儿子打电话,结果那边正下着雨,“你说天气情况多复杂啊,都在一个区,才几站路啊。那块云跑到你这了,你这就下了。”

时常替气象台做辩护,以至于同事们常常拿她开玩笑,“你屁股到底坐在哪边?”庄梅初说,“天气预报百分之百正确,绝对不可能。”但从气象工作者来讲,要努力往准确去报,做到及时、准确、精细、周到。

对于很多回答不了的问题,庄梅初会及时记录下来,反馈给气象台。她至今还记得,2002年8月9日早上,在食堂排队买馒头时,一位哲学老师拉住她,反映了两个意见:气象部门用词如何更准确科学;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差,“'这段时间报雷阵雨,老没雨,只能凭自己感觉了。'”回家后她认真做了记载,并填在了预报质量表上。“人家不可能直接上车道沟(注:北京市气象台台址)那边去反映,但我有这个义务,人家提的意见,我不能贪污咯。”说完就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