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一遇洪灾缘何“长赖”泰国?
泰国洪灾已持续3个多月

多种人为因素导致洪灾灾情加重

“泰国洪灾固然有降雨大、雨季时间长等原因,但人为因素也是不可忽视。”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副研究员、泰国问题专家龚浩群表示。

“首先,雨季来临之前,泰国政府对于降雨趋势和洪灾的严重程度认识不够,没有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事实上,2010年的强降雨就导致泰国北部及东北部的29个府遭受水灾,而这并没有提醒当局和民众密切关注今年的天气形势。”泰国国内一些媒体也指出,气象雷达等气象观测设备老化年久失修,导致无法掌握和预报准确的气象信息。在今年七月雨季到来之前,湄南河上游的重要水库普密蓬水库几乎蓄满,管理者没有及时开闸泻水,这在泰国国内遭致强烈批评。

其次,森林覆盖面积减少和排水设施管理不善也是洪水泛滥的原因之一。泰国地处热带,森林茂密,而森林在涵养水源、拦截洪水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些年来,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等原因,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龚浩群表示:“从1951年到1995年,泰国的森林覆盖面积从60%下降到22%,这导致土壤蓄水能力大幅下降,强降雨带来的洪水风险急剧上升。”

同时,泰国政府对湄南河水流的疏导体系不够完善。尽管在1983年的严重洪灾之后,曼谷加强了排水设施的建设,但还是难以抵御来自湄南河上游的巨量洪峰。龚浩群认为,泰国政府有必要在整个三角洲地区进一步建设泻洪渠来加速河水向大海排放的过程,并加强人工水渠与河流之间的协调功能。

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也造成洪水无处可排的局面。曼谷、大成府和巴吞尼府是本次受灾较严重的3个地区,同时,这些地区也是泰国人口和工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但是,这些城市在规划中都忽视了城市防洪条件。“在过去几十年来,城市不断建造道路、房屋和工业区,破坏了自然水道,占用了能够渗透、储存洪水的低洼地带。例如,大城府和巴吞他尼府的七个工业园区都建造在洪水进入三角洲必经的低地,破坏了自然的蓄洪条件。”龚浩群表示。

泰国各府和各个部门之门各自为营、缺少协调,也是防灾救灾不力的因素之一。龚浩群指出:“目前,各个堤坝由各府控制。泰国专家指出,水管理需要从全国的角度来通盘考虑,而不是从各个府的利益出发。此外,泰国的水坝由灌溉部和发电总局来协调管理,为了储蓄足够的灌溉用水和完成最大发电功效,管理者忽视了蓄洪问题,反应迟滞,错过了防范洪水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