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首席段丽接受采访(何彬 摄)

中国天气网讯 今年第17号台风“纳沙”即将于今天(29日)下午至夜间在广东阳江至海南万宁一带沿海地区登陆,这是今年以来登陆我国强度最强的台风,将给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带来严重的风雨影响,又恰好遇上天文大潮,台风风暴潮和天文大潮叠加,危险将升级。

为此,本网采访了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公众服务首席段丽,对如何防御“纳沙”进行分析。

防御“纳沙” 风雨潮成重点

对于“纳沙”的特点,段首席强调,这次台风重要的防御点是其所带来的大风大雨和正值的天文大潮三方面影响。

从云图上可以看到,“纳沙”的范围特别大,西南方向水汽输送特别充足,另外,目前它的移动速度较快,强度很强,因此带来的风也会非常大。风大雨疾,造成的灾害将非常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树木、电线杆等很容易被大风刮断,而堤坝和路基先被水泡,再受到风浪冲击,非常容易造成溃坝和塌陷。此次又恰好碰到天文大潮,叠加在一起,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灾害。

根据现在的观测情况,“纳沙”的最大风速为40米/秒(即13级风),这么大的风,可以把当地的椰子从树上吹下来,被大风刮落的椰子很容易砸到车、人。树木的倒伏和折断也可能砸到路边的障碍物;另外,广告牌、铁皮屋顶也会被大风掀翻,砸落地面,容易对人员造成伤害。

其次,港口设施会遭到破坏。2008年第14号强台风“黑格比”及1996年第15号强台风Sally都曾造成严重的风暴潮灾害。“纳沙”的特点与这两个强台风的特点有些相似,都是风暴潮和天文大潮同时叠加。这次“纳沙”的影响,将导致在一些迎风面的港湾,增水会达到1米左右。潮水漫堤,甚至可能使堤坝出现决口,造成更大的灾害。

公众应如何防御“纳沙”

对于公众如何防御“纳沙”可能带来的危害,段首席给出了一些建议。

一是要防止地质灾害和次生灾害的发生。以海南为例,海南刚刚受到今年第18号热带风暴“海棠”的影响,出现持续强降雨,虽然降雨出现短暂间歇,但是土壤的含水量已经很大,水库塘坝的蓄水水位也已经相当高,若再遭遇强降雨袭击,很容易引发塌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尤其是铁路路基、公路路基、海堤等。建议公众在台风影响的这段时间内尽量减少外出,延期出行。

二是要远离危险建筑物。一些老旧危房在风雨当中很容易出现坍塌。房屋坍塌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公众要远离这些容易出现坍塌的建筑物,尽量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三是尽量减少外出,这一点非常重要。“纳沙”台风登陆期间正值十一黄金周前夕,许多游客已提前安排了出行计划。28日琼州海峡已经封航,给公众的出行造成了不便。现在自驾车的人很多,如果贸然自驾车外出,很容易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提醒大家不要强行上路。公众应多关注最新的天气预报信息,及时调整好行程。

四是到安全地方暂避。在台风影响期间,公众应做好相应的物资储备;幼儿园中学小学采取停课等应对措施;常规的室内室外的大型集会应完全停止,室内也不应该进行,人员过于集中,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可能会比较严重。

五是农业和渔业需加强防范。每一次台风来之前,农业和渔业都是防御的重点,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应的防御体系,但是港内船只的船员也要尽量撤离船上到陆上安全的地方暂避;农业方面,海南广东热带经济作物特别多,这些树木作物容易在狂风暴雨中倒伏,应做好相应的防御,及时排掉积水。

另外,现在公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很多户外运动爱好者喜欢到风大浪急的沿海观潮。但由于“纳沙”的强度强,风雨大,又正值天文大潮期间,在岸边很有可能出现不可控因素。因此,应尽量避免这两天到海边观潮。此外,根据预报,部分地区的海潮增水会达到1米以上,可能淹没沿海公路、海滩,造成危险,公众驾车出行时如果碰上这些危险,应立即离开汽车向高处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