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63岁的周孔泽来说,保护候鸟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几十年来与鸟兽为伍,如今只要他吹响口哨,附近的鸟儿都会闻声而来,他也因此被当地人称为鄱阳湖畔的“鸟司令”。

在鄱阳湖边长大的他,见证了这里半个多世纪的环境变迁。

湿地,保护者以及未来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候鸟救助员周孔泽(中)(赵嫣嫣 摄)

1

在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候鸟依旧每年冬天前来觅食,但数量和种类都大不如从前。

“以前鄱阳湖的候鸟相当多,这几十年来正在慢慢减少。”在白沙乡兽医站工作至退休,周孔泽留在湿地公园当起了救助员。在他的记忆中,五十年前的这片湖完全不是现今这副模样。

少年的周孔泽最爱在湖边玩耍。每年的农历十月至三月,候鸟会在这里停留四五个月的时间。鸟儿们洗澡时换下的羽毛,“浮在水面上,有好几厘米厚”。

说这话的时候,他看着小雨中略起涟漪的湖面。以前每逢4月底涨水的时候,就有成群的江豚在河面上翻滚。“现在正是吃苋菜甲鱼的季节,我那时候一晚上可以捡一篓甲鱼。”

但他说,近十几年来很少能看到这些景象,甲鱼现在也“又少又贵”。候鸟的数量仅为过去的几分之一,而它们在鄱阳湖停留的时间也已缩至三个月左右。

湿地,保护者以及未来
每年有大量候鸟来到鄱阳湖过冬(资料图)

2

候鸟每年随着季节变化沿纬度迁徙,“它们对于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鄱阳县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杨启波说。

环境变化对候鸟的直接影响是食物。在几位被采访者的观念中,任何影响也比不上对食物链的影响,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物种的生存与灭亡。

据杨启波估算,去年夏天发生在长江流域的那场洪水让前来过冬的候鸟减少了20%左右。许多候鸟喜欢在草洲中觅食、栖息,“往年的草可以长到一人高,但去年草还没长出来,就被洪水淹了”。

除了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影响候鸟迁徙最大的因素是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后,鸟儿会来得晚一些,走得早一点,“停留的时间也自然就缩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