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郭学良

主持人:中国气象报记者苏玉君

 

随着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有关加强人工增雨(雪)作业示范区建设,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的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如何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强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抓住时机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成为气象部门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从事人影工作研究的专家郭学良,请他为我们大家谈谈这一方面的情况。

 

1.jpg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影研究专家郭学良接受记者访谈  庄白羽 摄影

 

记者: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问题,关注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公众,非常想了解所谓空中云水资源的一些情况,您能从为大家通俗地解释一下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所指,以及人工增雨(雪)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吗? 

 

嘉宾:空中云水资源是指存在于大气中的液态水和固态水总量,是通过人工干预可以直接开发利用的水资源。

 

从自然云的降水效率看,对流云平均降水效率为56%,层状云为29%。人工增雨(雪)的目的是提高自然云的降水效率,增加地面降水量,因此可开发利用的云中水资源潜力是巨大的,但究竟能开发利用多少,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和能力。

 

现代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是基于自然云和降水的形成过程建立的,通过飞机、火箭等运载工具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促进云水向降水的转化过程和提高转化效率,如播撒碘化银催化剂,形成大量的人工冰晶,促进云中过冷水冰晶化而形成降水。通过飞机向云中播撒吸湿性催化剂(氯化钠等盐粒子)促进云滴粒子形成的核化和碰并过程,产生降水粒子。这些事实和原理是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数值模拟试验和外场科学试验检验和验证,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但在进行常规的人工增雨(雪)作业时,现场的监测技术、作业技术等往往不能满足要求,特别是一些高端先进的探测和作业技术更是缺乏,限制了对云的精细结构、粒子相态等了解和作业效果的评估,因此,加强人工增雨(雪)作业示范区建设,针对不同云系开展作业示范试验,获取关键的作业技术指标,这对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