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保险商机无限

“天气保险这个名词不是国内创造的,国外早就有了。”岳伟说,“以印度为例,耕地面积远大于中国,但他们的国有农业保险公司只有200多人,为什么这么少的人,能做这么大的保险呢?他们就主要依赖天气指数保险。”

岳伟介绍,印度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与民政补贴类似,后继的天气指数保险作为商业性保险推出,印度的大量农田都集中在大农场主手中,对天气保险的需求量较大。而农场主的积极参与也推动了相关机构加大投资建设更多的气象观测站,从而降低了指数保险的“基差风险”(实际损失与模型计算损失结果的差异大小)。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将分散的土地集中到种田大户手中。“随着这些人风险意识的增强和农田物化成本的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较低的保额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参加过多次农村调研的孙喜波表示,未来将把天气保险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一个重要补充。

给“不测风云”买保险
我国极端天气频发,致灾严重,天气保险有广阔发展空间。(图片来源:新华网)

据了解,国元保险公司近两年每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在9-10亿元,“这么大的基数,天气指数保险即便占到10%的比例也是很可观的,市场前景很大。”孙喜波说。

“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核心风险在于模型设计是否合理,指数是否客观地反映了实际发生的灾害。我们的产品也会不断地发展,经过几年试点,将逐步趋于合理。” 对于天气保险的前景,实验室研究人员都显得比较乐观。孙喜波表示,“如果这个产品能在安徽试点成功,那么推广全国应该也不是问题。因为安徽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灾种也较多,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据介绍,小麦天气指数农业保险产品将在12月初上报保监会备案,其他农业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研发试点将在2到3年内陆续开展,并计划逐步拓宽产品开发领域。目前,国内其他保险公司也在关注天气指数保险这块“蛋糕”,中国人寿财险计划明年在福建龙岩推出烟叶种植天气指数保险。(余晓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