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珠峰南坡雪崩 提示登山风险

2014-04-22 09:06:38 来源: 中国气象报  
字体

4月18日,珠穆朗玛峰尼泊尔一侧一条登山线路发生重大雪崩事故,造成多位尼泊尔夏尔巴向导死亡或失踪。加德满都方面称,这次雪崩造成的死亡人数,是珠峰现代登山史上最多的。

专家解析珠峰南坡雪崩 提示登山风险
4月19日,在珠峰南坡,尼泊尔救援人员帮助一名幸存者离开雪崩现场。(来源:新华社)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世昌研究员有着丰富的珠穆朗玛峰科考经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在海拔6500米左右的珠峰北坡进行过8次科考。他告诉记者,此次雪崩发生在孔布冰川海拔大约5800米处,在珠峰南坡。珠峰南坡和北坡的气候和环境差异较大,南坡降水相对较多,发生雪崩的几率也较北坡偏高。

雪崩与气候变暖不一定直接相关

据康世昌介绍,造成雪崩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陡峭的山坡积雪本身太厚。春季气温回升以后,雪岩和雪层之间出现少量融水,从而使积雪与地面或雪层之间的摩擦力减小,积雪会在重力作用下,迅速向下滑动或坠落,造成雪崩。二是有诱发因素,比如地震、踩踏等,导致积雪下滑,造成雪崩。

“雪崩是瞬间发生的事件,而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长期过程。雪崩和全球变暖并不一定直接相关。”康世昌说,雪崩需要有物质来源,即高山区的降雪。实际上,高山区的降雪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差异很大,目前并不能够用“气候变暖”来诠释。

在此次雪崩中伤亡的人员多是经验丰富的登山“老手”。这批夏尔巴向导从海拔5364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前往海拔约5900米的1号营地,目的是为后续登山者做技术准备,如铺设绳索和阶梯。

“对有经验的登山者而言,他们很多时候知道哪里易发雪崩、哪里不易发。此次他们应该未估计到雪崩可能发生。”康世昌分析道,“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孔布冰川的雪崩不常见,否则他们会事先防备。二是雪崩事发突然、迅速,一旦身处雪崩发生地,要想躲避非常难。”

康世昌提醒,3月以后,气温回暖,冰雪融化,容易发生雪崩。

孔布冰川布满冰裂隙

“珠峰北坡处在雨影区,降水量较少,冰川面积也较南坡偏小。”在康世昌的记忆里,北坡发生雪崩的几率很小,“在我科考的那些年,我记得唯一一次雪崩是在1998年。当时是在晚上,我们正在东绒布冰川垭口(海拔6500米)钻取冰芯,突然感觉到有地震,帐篷内的灯泡在晃动。当迅速从帐篷里出来后,在月光下我们看见靠近山坡的营地附近发生了雪崩,当时心里很紧张,停下钻机,跑了3公里回到营地,结果很多同事都在熟睡中,并没有发现雪崩。”

“我在和一些专业登山者的聊天中也获知,北坡海冰6500米以上地形虽然陡峭,但在他们的登山经验中,遇到雪崩的情况很少。”康世昌说。

“除了雪崩,冰裂隙也很危险。”康世昌说。南坡存在最大危险的地方就是孔布冰川,它较北坡的绒布冰川冰裂隙更多。康世昌曾经在2005年掉进了东绒布冰川垭口的冰裂隙中,当时由于裂隙较窄,他用脚蹬在了冰壁上,掉得不深,同事很快把他拉出来了。“有时候孔布冰川出现的冰裂隙达两三米宽,要想通过,必须架上梯子,爬过去。”

康世昌说,在冰川不同部位移动速度存在差异时,就会出现冰裂隙。他们2013年在东绒布冰川考察时,发现冰裂隙显著增多,这则与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消融加剧密切相关。

登山有风险,进入需小心

在珠峰科考多年,康世昌也认识了不少登山者,也关注过不少雪崩导致的伤亡事故。

两个雪崩事件在康世昌脑中印象深刻。1991年1月,中日联合登山队攀登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因遭遇雪崩而全体遇难;2002年8月7日,北京大学山鹰登山队5名队员在攀登西藏希夏邦马西峰顶峰过程中,遭遇雪崩,两人遇难,3人失踪。

“因此,登山一定要慎之又慎。不少有经验的人都丧命于此,如没有专业水准,尽量不要进行此项活动,以免发生悲剧。”康世昌提醒大家要尽量远离风险。他建议,如果确实要登山或者科考,一定不能把营扎在雪崩易发的地带,而这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引。

据悉,珠峰的春季登山季已经开始。尼泊尔文化、旅游和民航部联合秘书柏拉科蒂此前表示,截至4月15日,已经发放了334份登山许可证,未来还可能继续增加。而去年春季登山季发放的登山许可证只有329份。(文/王素琴)

查天气,关注“中国天气网”微信公众号

编辑:刘文静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相关新闻

更多>> 生活旅游

  • 哈气连天是春困吗?如何缓解?
  • 春夏交替 这些养生细节要注意
  • 雨水增多湿气升 如何祛湿气
  • 雨后峨眉沟壑尽显 金顶显真容
  • 秋意浓 蓝天映衬下的哈尔滨伏尔加庄园
  • 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