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天气预报 北京 上海 广州 武汉 重庆 西安 福州 杭州
中国天气网>广西 > 广西首页 > 生活健身 > 健身

为何脑力劳累时更易发胖

【字体:   2013-06-13 15:40:28   来源: 中国天气网广西站

核心提示:脑力劳动也是劳动,体力劳动的时候消耗脂肪,脑力劳动消耗什么呢?消耗了为什么没有瘦下来?反而脑力劳累时更容易发胖?

为何脑力劳累时更易发胖

很多女生都因为身体发胖而烦恼。一方面,她们觉得脑力劳累时特别容易感觉饥饿,不吃不行;另一方面,她们觉得肚子上特别容易长肥肉。这是为什么呢?

其中当然是有道理的。秘密就在于大脑的特殊胃口。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都有自己的“甜口味”,它们极度偏爱葡萄糖,依靠它来供应能量;而不喜欢使用脂肪来作为能源。一旦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降低到一定水平以下,大脑就会工作效率低下,比如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钝,昏昏欲睡,就像早上不吃饭的学生到了上午第四节课的感觉那样。葡萄糖供应严重不足时,大脑就要闹罢工,感觉就是眼前发黑,意识模糊,甚至发生低血糖昏迷。

相比而言,肌肉就不那么挑食。虽然也优先使用葡萄糖,但是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的时候,它们很愿意切换能源,靠脂肪酸来供能。跑短跑的时候是消耗血糖的,但因为血糖总量非常有限,糖原储备也不多,需要节约留给大脑使用,不能放开了用。肌肉组织相当懂得顾全大局,所以跑长跑的时候,肌肉组织总是以消耗脂肪为主。——所以,只要坚持长距离跑步,减肥的效果是相当好。

但是,如果我们是复习考试,或者一天到晚做其他高强度的脑力活动呢?大脑要求供应葡萄糖,血糖就必须供应得上。而血糖被大脑使用而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人的反应就是饥饿来袭,食欲上升。所以,用脑强度大的时候,人们会更容易饿,更想多吃淀粉类的食物或甜食。

但是,大脑都把葡萄糖用掉了,怎么还会胖呢?

原因是三餐食物中还含有脂肪!因为复习考试期间身体的肌肉基本上没有运动,所能消耗的脂肪非常非常少。大脑又不用这些脂肪。所以,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固然能够消耗,脂肪却很容易“富余”下来,变成身上的肥肉。

最糟糕的一种情况是,吃的食物是高血糖反应的食物,也就是精白细软的淀粉类食物,以及各种甜食甜点心之类。它们飞快地升高血糖,过高的血糖又迫使大批胰岛素出动,胰岛素本来应当把很大一部分血糖赶进肌肉细胞里,存成肌糖原,或通过运动消耗掉。但是,很多脑力劳动者肌肉本来不发达,运动量又实在太少,肌肉接纳葡萄糖的能力太有限,于是一部分血糖就只能被用来合成脂肪。胰岛素的功能之一,就是抑制脂肪的分解,促进脂肪的合成。所以,血糖控制有问题的人,会比别人易胖难瘦,也与此大有关系。

很多本来很纤弱的女学生,经过考研之后,往往会胖上几斤;那些整天忙着开会、忙着写项目报告的博士教授们,肚子越来越膨胀,道理就是如此。

一些人会问为何那些历史人物的图画,文人墨客都是仙风道骨的样子;看看上个世纪那些学问大家,似乎也都是偏瘦的体型。他们怎么就没有胖呢?我们现在的学者教授为何很多人都大腹便便呢?

其实,原因在于我们和古人的区别,就是食物的充足性和方便性。古人没有加工食品,没有开袋即食,没有煤气灶和微波炉,没有电饭锅和烤箱。他们要做一餐饭相当困难,从点火到做熟恐怕需要两个小时,两餐之间没有饼干蛋糕,更没有薯片和甜饮料。所以,如果不是京城里奴仆成群的豪宅生活,被贬到山高水远处之后,每天吃饱三餐就很不容易,即便是动脑子之后更容易觉得饥饿,两餐之间也没有什么零食可吃,只能硬扛了。过这样的生活,身体自然很难发胖。

既然已经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要想远离这种因为动脑多动腿少的肥胖,其实也并不太难。

一方面,要破解运动少的错误生活习惯,每天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运动。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运动之后,全身血液循环畅通,大脑供血供氧充足,餐后困倦、一动脑子就想睡的问题一扫而光,学习效率反而更高,工作效果也自然更好。

另一方面,要避免餐后血糖的快速上升,让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当中,无需劳烦胰岛素大部队出动应急。方案之一就是吃消化速度慢、血糖反应低的食物,用全谷豆类来替代精米白面,配合数量充足的蔬菜和少量肉蛋奶。方案之二就是一日多餐,三餐时减少主食,在餐后两个小时再加一点水果或酸奶,让血糖波动变得更加平缓。

查天气

关注“广西天气”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广西站”。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专家聊天气 更多

大寒阴冷且多雨雾 广西大部阴雨中迎新年

大寒阴冷且多雨雾 广西大部阴雨中迎新年

未来七天,包括春节期间(1月21-27日),我区以阴冷天气为主,初一、初二受中等偏强冷空气影响,阴冷有小雨,各地气温下降4~6℃局地8℃以上,初三、初四天气转好,部分地区可见阳光,初五、初六有雨雾天气。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