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茂的阔叶丛林从车身飞速掠过,大片成熟的水稻泛着金黄的光,低低的云层像是触手可及,时不时飘来的一阵小雨瞬间能缓解烦躁闷热......这是11月底的岭南风光。

我们从广州出发,历经5天,走访了中山、阳江、茂名、湛江等地,走进曾经被台风肆虐的海岛,听渔民讲述过去的伤痛;爬上云雾缭绕的山顶,看呼呼旋转的大"风车"利用大自然的资源造福人类;穿越了泥泞的红树林,感受到生命的神奇魔力......看到了不可名状的美景,也真真切切感受了天气、气候对我们的巨大影响。

那些伤痛不能忘记

海陵岛,位于广东省阳江市西南端的南海北部海域。这里就像是世外桃源,1000多米的海堤是连接海陵岛和阳江陆地的唯一纽带。现在,这里风光迤逦,一派平和。让人想象不到,2008年9月4日,强台风黑格比给这里带来的巨大伤痛:陆路交通断绝、岛民被困、断水断电、很多渔民赖以生存的鱼排全部刮走、多少人的财产一夜间化为乌有。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
“黑格比”袭击过的渔村

下午四点的海面,无风无浪,和机动轮船的马达声相映成趣。无聊至极的狗狗们对着我们咆哮、整齐的鱼排有序排列着,夕阳下,这个海上小村庄现在看来是那么平静祥和,像从来没经历过狂风巨浪一样。"现在一说起台风,我就很怕。"林大姐在这片海面上开了一家饭馆,规模还不小,一家五口人其乐融融,但一提到"黑格比",她的表情瞬间就沉重起来。那场台风之前,她家已经有五六十万的资产,也算是比较富裕的了。但就在一夜之间,他们维持生计的鱼排和饭馆都被台风刮走了,什么也没留下。在海陵岛,和他们一样的渔民有很多很多。

过去的已过去,更令人关注的是,现在,渔民应对台风的措施有哪些改进。2008年,林大姐的手机没有收到台风预警、她也没时间看电视听广播,台风要来的消息是渔民协会通知的,具体的强度她也不知道,再加上那天天气好得出奇,于是她放松了警惕,只是简单用鱼网盖住了鱼排,人就上岸了。"要是知道台风会那么大,我肯定会多加几个锚来固定的。"说起来,她仍然有些后悔。靠着亲戚朋友们的帮助,他们家的餐馆再次开起来了,4年多的时间,也累积了二三十万的身家,虽然不及以前,但,好歹生活还在继续。

但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她接收台风预警的方式仍然是口耳相传,她的手机在海上有信号,却没有定制预警信息,她仍然不知道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取台风的信息,这不免让人忧心忡忡。假如,"黑格比"再来一次,她和那么多渔民的命运会再次重蹈覆辙么?现有的气象预警机制,似乎并无法解决靠天吃饭的渔民忧虑。

有些伤痛,不应该是过去了就能遗忘的。天气预警机制的"最后一公里"什么时候才能行之有效呢?

红树林原来不是红色的

红树林
湛江红树林保护区

在我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分布着大片的红树林。广东湛江红树林,就在这里。海水苍茫,漫淹林顶。当潮位达到最高,低洼处的红树林尽被淹没;海水尽退,留下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这里,是中国最大的红树林区,约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并以每年5%的速度在递增。

湛江红树林距海堤27.6KM,对于当地居民来说,红树林如同绿色长城,在台风袭击时,由于有红树林的防风消浪,海堤就不易冲崩。人们也深知这个道理,现在都有意识地进行了保护。除此以外,红树林对减缓气候变暖也有巨大的作用,全球的盐沼、红树林和海草床每年可固定的碳足以抵消全球因使用交通工具释放碳总量的1/3左右!

红树林
走进红树林

踩着水泥墩修筑的林间小道,我们进入一片密可遮日的红树林丛。红树林个头不高但枝叶茂盛,没人领路的话,在密林里穿行肯定会迷路。让我惊奇的有两点:原来红树林不是红的!它们生长在肥沃的泥沼里,是它的根遇空气会变红;还有一点是,它们是"胎生"的:已发育成熟的红树种子开始慢慢长出小苗,挂在母树上,随风摇曳,好像一串串默默的风铃。忽然的一天,它离开母体,掉落到泥沼里,开始难以预料的漂泊,有的随海水飘走,有的扎根下来,需要几年才能长成一颗小苗,长成一棵树则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这样的壮观的美景,得来不易。

湛江拥有很长的黄金海岸,经济效益很高,为促进经济发展,很多地区需要在海岸边开发渔场养殖和港口,与红树林的保护存在矛盾。

虽没有用傲人的"身高",但有红树林的根系发达,盘根错节,奇妙的景观也令人心醉。红树林也是湛江高桥人们心中的防灾壁垒。这一片美丽,希望永远不要消失。(文/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考察成员、新浪网编辑 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