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利用:不能让环境付出代价

截至2010年,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仍占全球能源消费的86%,源自化石能源消费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3。有效安全开发清洁能源,不仅是化石能源的最佳替代能源,而且将大大改善环境。可燃冰是一种洁净能源,它所含的杂质比常规天然气更少,燃烧后几乎不产生污染物质。

可燃冰主要气体成分为甲烷。《科技日报》曾刊登杨玉峰一篇题为《“可燃冰”:沉睡的未来能源》的文章介绍,关于“可燃冰”的成因,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可燃冰最初来源于海底的细菌。海底存在大量动植物的残骸,这些残骸腐烂时产生细菌,细菌排出甲烷,当正好具备高压和低温的条件时,细菌产生的甲烷气体就被锁进气水合物中,即“甲烷水合物”。

另一种观点认为,可燃冰由海洋板块活动而成。当海洋板块下沉时,较古老的海底地壳会下沉到地球内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便随板块的边缘涌上表面。当接触到冰冷的海水和深海压力,天然气与海水产生化学作用,就形成“甲烷水合物”。认清“可燃冰”主要气体成分为甲烷的重要性在于,如果不能保证足够的高压和低温,可燃冰会迅速融化为水和甲烷,如果不能对甲烷进行安全有效地收集,大量甲烷将直接进入大气,全球气候将面临一场灾难。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12年1月15日发表题为《争夺“冻在海底”的神奇气体的竞赛开始》的文章援引英国爱丁堡的赫里奥特—瓦特大学气体水化物研究中心主任巴赫曼·托希迪教授的话说:“人们的想法是,通过稍微加热或稍微降低压力来扰乱沉积层。甲烷随后会变回气体,我们就可以收集了。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技术来实现这个想法,就像日本人正在做的那样,那么我们就有可能获得巨大的新能源。”

不过,需要克服巨大的技术和环境障碍。“最担心的是,甲烷水合物沉积层的化学不稳定性意味着开采有可能产生一种失控反应,会向海洋释放数百万吨甲烷气体。”文章指出:“这类泄漏也将对气候造成灾难性影响,因为甲烷在导致全球变暖上比二氧化碳大很多倍。”

中国能源问题专家胡文瑞最近发表题为《可燃冰:灼灼其华待有时》的文章指出,可燃冰在资源方面显得非常重要,但开发和利用可燃冰也会给人类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可燃冰与温室效应有着密切联系;因海底可燃冰分解而导致斜坡稳定性降低是海底滑坡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在开采过程中向海洋排放大量甲烷气体,将会破坏海洋中的生态平衡。从勘探到开发可燃冰资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领域专家协力合作,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拥有先进的设备,开发要由点到面,不断总结经验,实现安全开发,既提供新能源,又保护环境。(文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