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王欢】10月17日消息,日本基础生物学研究所和中部大学等研究团队在16日的国际科学杂志网络版发布研究成果称,通过解析萤火虫的基因组发现,萤火虫在反复发生基因错误复制后获得了发光的能力。该团队认为,多种生物拥有的脂肪酸代谢酶的基因是发光相关基因的起源。

发光生物除萤火虫外,还包括鱼类、软体动物和蘑菇等多种生物,萤火虫的成虫发光被认为是求偶行为。中部大学研究发光生物学的副教授大场裕一期待地表示:“以分析萤火虫为契机,有望了解发光生物进化历史。”

研究团队解析了日本具有代表性的萤火虫“平家萤”和美国名为“photinuspyralis”的萤火虫的基因组,对两者分别锁定了约1.5万个基因。

此外关注已知与发光有关的“萤光素酶”(Luciferase)的基因,详细调查序列后发现,这与参与脂肪酸代谢的酶基因相似。据分析,由于此外也发现几种相似的基因,细胞分裂时通常应该一对一复制的脂肪酸代谢酶基因反复发生一对多的复制错误,其中之一变为萤光素酶的基因。

据称,由于两种萤火虫祖先在约1.05亿年前分化,因此可以认为基因复制错误在那之前就已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