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启动 诠释减排主张】

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启动 诠释减排主张
华沙气候大会“中国角”现场(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央广网北京11月15日消息(记者王宗英)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世界气候大会在华沙举行,以中国为主题的小型论坛“中国角”系列边会正式启动。

由于碳排放总量居于世界首位,气候大会上的中国面孔和中国声音总是更加引人关注。但在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缺乏与世界各国交流的渠道,中国一度被贴上了“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和严重的污染者”的标签。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中国人,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我国政府在低碳上的决心。但如何让世界其他国家也能理解到这些?在气候大会上,“中国角”又是如何诠释中国主张的?

2013年的华沙气候大会被安排在了体育场里举行,原来用来踢足球的场地如今建起了白色的临时简易房。“中国角”被安排在中国代表团的办公区。华沙气候大会“中国角”的17场系列边会都将在这里举行。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实际上我们今年的中国角主要也是为了更好地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所采取的积极的政策和实实在在的行动。我们在国内,除了我们十二五专门就气候变化问题做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划之外,我们落实十二五期间的一些规划也开展了大量的活动。另外,我们在机制创新、在更好地利用市场的机制来实现我们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方面也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我们希望在这些方面能够让外界多一些了解,能够深入地了解相关的情况。

所谓“中国角”系列边会就是指我国在气候大会上举行的小型论坛或者主题讨论。在今年的华沙气候大会上,将要举行17场这样的活动,包括“应对气候变化高峰论坛”、“地方低碳发展和碳排放交易试点”等等。

昨天是中国角启动的第一天,同时也举行了第一次边会,主题是“林业碳汇的产权及其标准化”,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和国际竹藤组织联合主办。边会上,来自浙江农林大学、中林集团公司等机构的代表就森林经营与林业碳汇交易、沙区植被恢复与碳汇产权、竹林可持续经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互动。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副主任李怒云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