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朝起,什刹海碧波荡漾,岸边垂柳毵毵,远山秀色如黛,风光绮丽,有“西湖春、洞庭夏、秦淮秋”之美。许多皇亲国戚、名门贵族、将相高官多造居于此,如醇王府、恭王府、庆王府、罗王府、涛贝勒府、德贝子府等,市井风情又添加了皇家的贵气。

1851年,慈禧太后将这里赐给帮助她铲除顾命八大王有功的小叔子恭亲王奕忻,改名为恭王府。

恭王府另一个名声,是被传曹雪芹《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这种说法曾引起了清末民初的红学考据派的重视。

与恭王府相对的越河东南的龙头井胡同,那是庆王府和罗王府。庆王居住龙头井时还只是郡王,因工于心计,没有几年,就踏上了坦荡通衢的仕途。奕劻晋封庆郡王后,在府内大兴土木,修建了万字楼和戏楼等处,府内建筑宏伟,面积广阔,分为五个大院,大小楼房近千间,朱红大门,高大的宫殿,只是屋顶为泥瓦而不是琉璃瓦,成为当时京城最华丽的王府。

也有研究红学的人说这里才应该是《红楼梦》里只有门口的石头狮子干净的宁荣二府。

“暮鼓晨钟”全城有序可循

1963年,宋庆龄开始居住在醇王府花园。园中花木葱茏,湖波荡漾。濠梁乐趣、畅襟斋、听鹂轩、观花室、恩波亭等建筑,尽显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第一展厅是宋庆龄的大客厅,第五展厅是大餐厅,辟为生平事迹展览馆。中院主楼内所展出的陈设,一如宋庆龄生前起居原状。一楼,有小客厅,东墙正中悬挂着孙中山遗像,像前放着鲜花。二楼是宋庆龄的卧室兼起居室和书房。

对于北京,宋庆龄曾说:“北京是我最伤心之地,我怕到那里去。”这指的是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而引起她巨大的悲痛和无限的思念。而令人震惊的是她竟自1963年起至1981年逝世一直待在那里。

院里有纳兰性德亲手所植的树“明开夜合花”,他曾为此树题诗:“阶前双叶合,枝叶敷华荣,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能够想象,宋庆龄夜深抚树的情景。

也同样是1963年,和珅的花园,后成为恭亲王奕忻的草料场和马厩的地方成为了诗人郭沫若居住25年的家。门坐西朝东,门内一条小径直通坐北朝南的垂花门前,垂花门内是由正房、耳房、东西厢房及后罩房组成的二进四合院。正房5间是郭沫若的卧室、会客室、办公室和衣帽间。后罩房为郭的夫人于立群的画室、书房和卧室。故居里保存着郭沫若的手稿、图书和文献资料。

张伯驹故居位于后海南沿,与宋庆龄故居隔海相望。精致的青砖瓦屋四合院,院外有多株参天大树。

张伯驹是民国初年四大公子之一,与貌绝美质极佳且擅丹青的潘素堪称风流倜傥的天作夫妻。他擅长诗词书画且酷爱收藏,为此不惜倾家荡产。解放后,他将收藏的李白《上阳台帖》、杜牧《张好好诗》卷、范仲淹《道服赞》卷、黄庭坚《诸上座帖》、赵孟頫《千字文》卷、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和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等珍贵文物献给国家,换来一张文化部长沈雁冰的奖状,但日后张伯驹开始了拮据的生活。

钟鼓楼位于北京中轴线上,元明清时期为全城报时中心,鼓楼上有报更的大鼓十余面,以更香和铜壶滴漏计时,与钟楼上的铜制大钟配合,分别用以白天和夜晚报时。“暮鼓晨钟”使全城有序可循。

鼓楼在明清两代曾是北京城北面的制高点,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英兵企图占领鼓楼作为窥测皇城的据点,被驻守的荣禄武卫军所阻,在这一带发生了多次激战。

高庙又称普济寺,建于明初,坐西朝东,这里地势较高,故得名高庙。第二次鸦片战争通州谈判中,英法谈判代表巴夏礼等39人被清政府扣押,1860年9月29日,巴夏礼一行由刑部转至高庙关押,这期间,巴夏礼暗中向城外八国联军发送情报。

然后,现实的无情证明了清政府扣押巴夏礼、“该夷兵心必乱”是一厢情愿的空想,10月8日,巴夏礼等被释放,离开高庙。10月18日,八国联军纵火焚烧圆明园。

高庙后来被毁坏,当年庙旁有一块石碑,刻着“梁巨川殉道处”,是为了纪念梁漱溟的父亲梁巨川。

梁巨川生前居住积水潭小铜厂一号,为清官员,酷爱读书,清亡后,曾写下“忠于清所以忠于世,惜吾道不敢惜吾身”的自勉联。他热衷于变法维新救民强国,当看到袁世凯误国时,决心以死醒民。

1918年,梁巨川在六十生辰前三天,问儿子:“世界会好吗?”梁漱溟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他点头说:“能好就好啊。”三天后,他留下《敬告世人书》说自己是“殉清而死”,于生日当天投积水潭自尽。

会贤堂饭庄最为辉煌的年代是清末到北洋政府退出北京那一段时期:摄政王载沣多次在此召开集会,末代皇帝溥仪和内务府大臣宴请民国总统徐世昌也在这里;1930年,国民党改组派和西山会议派头面人物云集会贤堂召开党务会议。

很多文化界名人诸如梁启超、王国维、钱玄同、胡适、梅兰芳、程砚秋等都来这里或聚友小酌或唱堂会。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载:会贤堂“夏季另有掌灶的,水平和泰丰楼一样。因为它是一个消夏胜地,临河一排旧式的楼,可以凭栏赏荷,什刹海岸边高柳静垂,蝉声聒耳,湖中红莲清香远送。吃炸笋鸡、新鲜的莲蓬、菱角、嫩藕,喝点陈黄酒,甜点心也好,琥珀莲子、枣泥酥盒都异常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