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安徽 > 安徽首页

2013年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

【字体:   2015-03-16 16:41:55   来源: 中国天气网

2013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是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雅罗为此献词。

雅罗致辞:

世界气象日于1960年确定,旨在让各国民众能更好地了解和重视各国气象水文部门的工作。定为3月23日这一天,是为了庆祝1950年《世界气象组织公约》的正式生效。

2013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今年同时还要庆祝世界天气监视网成立50周年。这一主题强调了世界气象组织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之一,这就是减少因天气、气候和水有关的灾害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同时,2013年世界气象日也认可了世界天气监测网在实现该目标中所做的根本性贡献。

极端天气事件影响的不断加剧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过去30年里,自然灾害夺去了超过200万人的生命,造成的经济损失预计超过1.5万亿美元。其中近90%是与天气、气候或水有关的灾害,包括热带气旋、风暴潮、高温、干旱、洪水,以及相关的疾病流行。超过70%的伤亡和近80%的经济损失都是由天气、气候或水有关的灾害造成的。

通过各项计划和由190多个国家的气象水文部门组成的网络,世界气象组织为保护生命和财产作出了根本性贡献。天气预报和预警有助于为各国政府、各经济部门和个人提供防灾减灾服务。

世界天气监视网在这项工作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天气监视网是全球合作的一个里程碑,成立于冷战中期的1963年。它包括了观测系统、电信设施、数据处理和预报中心,旨在提供气象和环境信息,满足实时信息交换的需要,并满足各国提供高效服务的需要。随着对天气气候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科技的日新月异,今天的世界天气监视网已成为世界气象组织等机构所制定的许多计划中的关键部分。通过在全球范围提高观测水平、大气和海洋监测水平、天气预报发布水平,特别是提高对高影响天气气候情况的早期预警水平,世界天气监视网为世界气象组织的各项重点工作作出了根本性贡献。

今天,先进的气候服务层出不穷,并成为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和气候变率的最重要工具之一。认为过去的气候和社会经济情况能表示目前和将来的情况,这种想法已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必须进一步提升我们对气候的理解认识,并且更好地运用气候信息来满足各类社会需求,应对好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人口增长;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粮食安全保障;水资源和能源管理。

为了利用好现有气候信息并加强气候服务能力,世界气象组织会员和联合国系统合作机构出台了全球气候服务框架。在提供气候服务方面,最初确定的一个重点领域就是降低灾害风险,同时还有卫生、农业、粮食安全和水资源等领域。

为了实现这个雄心勃勃的目标,重点将是去支持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易受灾害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提高这些国家在气候服务和早期预警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通过科学的信息、自由开放的资料获取以及技术的转让,使得气候政策和适应方法的制定有所依据。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是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创办的,该委员会近期发表的特别报告强调,气候变化、极端事件、自然灾害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各国气象水文部门通过世界气象组织形成了网络,其收集的观测结果中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气候变化正在造成类似旱涝、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沿海高水位等极端事件的不断增加。而这些与人类活动,特别是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达到新高密切相关。天气气候相关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断增加,这主要是由于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及人员和经济财产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

2013年世界气象日是一个机会,可以借此突出各国气象水文部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方面所做的工作。我相信今年的气象日活动还将有利于向世人表明,加大气象水文基础设施投资可产生诸多效益,开展全球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提升能力为迫切需要天气气候服务的所有个人、团体和国家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刻不容缓。

天气、气候和降低灾害风险在任何一份国家级和国际级涉及可持续发展等应对21世纪挑战的议事日程中都处在中心的位置。2013年的世界气象日为强化这一信息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会。

作者: anhui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安徽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